返回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书评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2012-08-26 15:06:48
花影无痕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10分
对于这些历史并不了解,因为比较喜欢作者的另一篇西侠,所以就忍不住过来看看了。太过于残酷和残忍的战争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那种无望及至绝望的感觉让我头涨痛的厉害,中间好几次都想停下来不看了,只是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不错,却又让我忍不住往下看。不管历史如何评价赵括,还是蛮喜欢作者笔下的赵括,而白起,虽然战功卓绝,却太过于阴毒,背信弃义,就如秦国一样就算统一了六国又如何,还不是短期又灭亡了。
宝宝文文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全票推荐,希望大大能快点完成。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一场战争不是如此了,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在战争中牺牲的又何止那可怜秦赵几十万亡魂呢,战争向来如此,就算到了今天没有硝烟战争其结局又如何呢。可怜可悲,但不是也有人说战争使人类进步吗,是啊,美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宝宝文文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秦赵之战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罢了,大大可能是欣赏赵恬也可能是为他鸣不平同情他,赵国的灭亡是必然的结果,但赵恬为其灭亡难道没有责任吗,赵恬是加快了灭亡的进程罢了,加快有人认为是好是啊,对秦国人来说对大多数人来是好,但对赵国人而言,对着有廉颇为将而换之的人来说也如果呢。历史对今天的每天人都有不同何况当身处战时之人呢。
金戈铁马,征战杀伐~ 2009-03-20 16:38:33
千秋大梦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没有人回到过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战乱、动荡、百姓流离,夹杂在无数政治家纵横捭阖的智慧里,人命在那时似乎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而赵括,一个历史中以反面形象存在的人物,却是因为误了赵军四十五万性命,“名留史册”。 但是,我们谁都不曾生长在那个时代,不曾经历过七国纷争的动乱,所以单凭功过,是很难定断一个人的。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赵括亦如此。你用鲜活的笔调重现的那段历史,让我感受到了金戈铁马的征伐生涯,在你的笔下,我看见了一个坚毅、勇敢的赵括,虽然他有些刚愎、狭隘,但却是足以称得上是个男子汉。没有老生常谈的批判,有的只是对客观历史的再现,不得不说,你让我重新认识历史,也重新认证了赵括,虽然他的一生是个悲剧,却是引发了别样的思考。 期待,期待~
不错不错 2009-03-12 07:49:13
123学会微笑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作者回复:其实历史有许多都不是史书上写的那样,许多故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血和泪。能多思考一些,我们才能更明智一点。谢谢你的关注!
--------------------
一直也是随大流,认为其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曾想去考证其内心的苦楚,直到见作者写到,才恍然大悟,有了思考。
宝宝文文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全票推荐,希望大大能快点完成。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一场战争不是如此了,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在战争中牺牲的又何止那可怜秦赵几十万亡魂呢,战争向来如此,就算到了今天没有硝烟战争其结局又如何呢。可怜可悲,但不是也有人说战争使人类进步吗,是啊,美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宝宝文文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秦赵之战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罢了,大大可能是欣赏赵恬也可能是为他鸣不平同情他,赵国的灭亡是必然的结果,但赵恬为其灭亡难道没有责任吗,赵恬是加快了灭亡的进程罢了,加快有人认为是好是啊,对秦国人来说对大多数人来是好,但对赵国人而言,对着有廉颇为将而换之的人来说也如果呢。历史对今天的每天人都有不同何况当身处战时之人呢。
金戈铁马,征战杀伐~ 2009-03-20 16:38:33
千秋大梦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没有人回到过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战乱、动荡、百姓流离,夹杂在无数政治家纵横捭阖的智慧里,人命在那时似乎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而赵括,一个历史中以反面形象存在的人物,却是因为误了赵军四十五万性命,“名留史册”。 但是,我们谁都不曾生长在那个时代,不曾经历过七国纷争的动乱,所以单凭功过,是很难定断一个人的。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赵括亦如此。你用鲜活的笔调重现的那段历史,让我感受到了金戈铁马的征伐生涯,在你的笔下,我看见了一个坚毅、勇敢的赵括,虽然他有些刚愎、狭隘,但却是足以称得上是个男子汉。没有老生常谈的批判,有的只是对客观历史的再现,不得不说,你让我重新认识历史,也重新认证了赵括,虽然他的一生是个悲剧,却是引发了别样的思考。 期待,期待~
不错不错 2009-03-12 07:49:13
123学会微笑 点评 长平之战 评分为0分
作者回复:其实历史有许多都不是史书上写的那样,许多故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血和泪。能多思考一些,我们才能更明智一点。谢谢你的关注!
--------------------
一直也是随大流,认为其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曾想去考证其内心的苦楚,直到见作者写到,才恍然大悟,有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