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在中国历史上,这几位皇帝曾经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三武一宗之厄等等。
佛教是外来宗教,是一种异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必然会引起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矛盾。
另外,佛教的发展,需要由巨大的经济力量作为支持。
寺院经济力量的过分发展,会引起世俗统治阶级的不满,种种交织在一起的矛盾激烈时,导致通过政治手段加以解决。
中国佛教史上所谓三武一宗之难,也就是这种矛盾斗争激化的结果。
第一次法难发生在北魏时期。
北魏太武帝(423451年)初时信仰佛教,经常请一些高德沙门进宫谈论,每当四月八日佛诞期,还亲自登上城楼观看庆祝活动,并向佛像散花以表敬意。
后来,他听了司徒崔浩的劝谏,逐渐改信寇谦之的道教。
公元445年,杏城盖吴反,关中骚乱。
太武帝亲自出兵讨伐。
当率军入长安时,见有寺院藏弓矢矛盾等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又在寺院中查得酿酒具及大量钱财,还发现寺内有屈室,以与贵室女私行淫乱,于是下令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并命令全国各地废佛。
紧接着又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命令主管部门通告各地官员,焚毁佛像经籍,坑杀沙门。
此次灭佛,由于太子暗中相助,所以,各地沙门事先得到消息,早已亡匿,免去灾难,金银佛像以及诸经论也大多得到隐藏.但北魏境内所有寺院佛教,几乎都遭破毁,佛教损失是惨重的。
这是佛教在中国受到的第一次严重打击。
第二次是北周武帝(560-578年)时。
当时还俗沙门卫元嵩上书武帝,认为治理国家并不在于佛教,尧舜时没有佛教,可国家却十分安定,武帝表示赞同。
于是多次召沙门、道士及百官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最后于574年下令禁佛道两教,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并禁绝儒家经典没有的各种祭祀。
还设立通道观,使佛道两教各若干人为通道观学士,由官吏管辖。
557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在北齐境内推行灭佛令,使北地佛教,一时绝其声迹。
此被称为第二武之厄。
第三次发生在唐武宗会昌年间,故亦被称为会昌法难。
唐武宗(840-846年)认为佛教非中国之教,蠹害生灵,所以想废去,又得道士赵归真、刘元靖等相助,遂于会昌五年(845年)下敕,于东西两都两街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节度观察使治所和同、华、高、汝四州各留一寺。
其余非应留者皆毁去。
据统计共毁佛寺44600所,僧尼归俗260500人。
所废寺院田产没官、钟磬铜像委盐铁吏铸钱,铁像委本州铸农具。
私家所有金银等像,令一月内送官。
此被称为第三武之厄。
第四次发生在五代周世宗(954-959年)时。
周世宗于955年四月下诏,严禁私自出家,不经朝廷许可的寺院不准存在,必须废去。
此年废寺3336所,所毁铜像用以铸钱。
此次灭佛,距会昌法难一百余年。
佛教经这几次打击,历代名僧章疏文论,散失佚尽。
各种经论,多遭湮灭。
回复该发言
三武一宗
共有11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