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二十年,没有读懂一个薜宝钗。
综观《红楼梦》,其中人物的命名和暗喻都是很有讲究的,寄寓爱憎褒贬,隐喻人物的性格命运,格外的耐人寻味。
以花寓人,牡丹寓的是薛宝钗。
而薜宝钗,又隐 雪抱柴之义,雪中抱柴,是祸起之因,还是薄命之喻?
读了这么多遍《红楼梦》,最读不懂的一个人物,可能就推薜宝钗了。
按照作者直接给出的评语:她容貌丰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生得肌肤丰泽,比之黛玉是另一种妩媚风流;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她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以牡丹花领群芳之冠,任是无情也动人。
除此之外,若再找一找书中人物对她的各种赞语,以及钗黛合一说的出处论者脂批,都不难看出,她本是一个极其正面的人物。
可是这么一个堪称完美的人物,作者偏又要安排贾宝玉,这个巾帼脂粉丛里的第一知音、把女儿视作水作的骨肉的人,说了一番全书唯一一处最令人触目难忘的痛斥: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子,怎么忽然又与国贼混为一谈?
而这明明又是出自作者某种程度上的代言人之口,何其怪哉!
娶妻当娶薜宝钗,一直以来,所谓的拥钗派们,都是把宝钗定位在这样一个角色上:既便不够纯真活泼,但至少有色有德,又勤又俭,有谦虚有夸奖,不夸张不卖弄。
典型的淑女贤妇的标准和楷模!
这么一个人物,放在当今社会,也是理想的贤内助,是男人们梦寐以求娶之做妻子的不二人选。
但是当我们理解作者运用春秋笔法的娴熟,以及假作真是真亦假所透出来的了悟,通读了全书之后,我们又不难发现,分析《红楼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褒或贬,都不可以断章取义的从各种字面的表象里寻求真实的证据,真事隐隐掉了什么,固然考证起来很难,既便那些白纸黑字的假语村言,其外在的一致性,同样不易辩析。
说回薜宝钗,作者一边用一串极其正面的词汇来加以褒评,一边用一件件细琐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不相照应的矛盾若言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却一般的会在应制诗里歌功颂德、马屁矫邀,更有诗会上咏絮讽蟹、说书评画,可见没有阔露,博才高德是难为人知的;若言品格端方,行为豁达,却一般的会在男人睡觉之时长驱内室、依榻引针,至于为Y头无意的戏语而眦目、为小妹偶然得宠而拈酸,就更不复见随分与豁达二语了。
比通灵,杨妃扑蝶、羞笼红麝串、宝玉挨打这些章回里,我们都能拾到一些碎片,折射出封建贵族淑女贤妇之外的另一个宝钗不愚不拙,妙行妙语。
至于戏彩蝶、机带双敲、死金钏诸回中直逼人心的冷漠,已将无情二字发挥到了极致极热之毒,还是无情之毒?
更不用说续书中为闹闺阃吞声、因奇谋成大礼之类,已然将这个贤内助的符号人物,过饰的面目全非何必如此不堪?
一流高才与贞显之德,都被高鹗改到爪哇国去了。
这些分明是自相冲突的笔墨,如果说不落褒贬,恐难令人信服吧。
只是究竟作者真意何在,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者见无知了。
因此看书迷书,就有了对立的分野,拥钗与倒钗,二百年来总见得激言滥觞,甚而到名人雅士也诋龃龉到几挥老拳的地步,竟不足为怪了。
所以今天写一写这个人物,并不是要搞出一些悦人耳目的新悟来,或者为褒贬二者立言,如果硬要掉一点书袋子,无非就是拾人牙慧之类的学舌,了无意趣。
就普通一读者来说,我虽然同情、欣赏乃至怜爱我个人意像中文才风流、娇柔宛转的林妹妹,但我也不欲以牙眦唐突佳人既然有悲金悼玉之语,入得金钗正册,被曲演词判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半生潦倒后自愧而赋的水性女儿。
回复该发言
读红二十年,没有读懂一个薜宝钗(作者:那年的雪)
2 回复:读红二十年,没有读懂一个薜宝钗(作者:那年的雪)
9 回复:读红二十年,没有读懂一个薜宝钗(作者:那年的雪)
共有9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