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枫泾,地处上海西南。
历史上,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与沪浙五区县(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枫泾历史悠久。
2000多年前,已有百姓生息。
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
唐宋以来,这里寺院道观遍布,人烟渐多。
在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正式建镇,谓白牛镇。
从明代开始,枫泾镇就南北分治,南属浙江省嘉兴府嘉善县,北属江苏省松江府华亭县。
直到1951年3月,经新中国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南镇并入北镇,枫泾镇才结束分治历史。
1966年10月,枫泾镇由松江县划入金山县(1997年5月起为金山区)。
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
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
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其中状元3人、进士53人、举人125人。
著名的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近现代国画家俞明,围棋国手顾水如,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国画大师程十发、著名漫画家丁悚、丁聪父子以及早期**人、革命烈士袁世钊、陆龙飞等。
枫泾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
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枫泾布畅销全国。
枫泾因而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江南古镇。
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70年代以后,枫泾又成为中国黄酒业重要产地,黄酒与一百多年盛名不衰的枫泾丁蹄、状元糕、豆腐干三大土特产被称作枫泾四宝。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发源地。
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
自上世纪70年代后,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体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是中国最具盛名的中国民间绘画之乡。
农民画、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特色。
枫泾也是上海唯一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1.古戏台
枫泾因为南镇北镇分治,明代开始,镇上竟建有两座城隍庙,位于南镇的叫南城隍庙,位于北镇的啊乐城隍庙,因为地处东栅(今和平街浪管所)。
这种一镇有两城隍庙的现象,恐怕在国内都不多见。
东城隍庙现已毁坏殆尽,而横跨市河的城隍庙桥和河边的古戏台已经恢复重建。
戏台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
唐朝中期,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戏剧这种文艺形式。
当时,戏剧演出场所统称戏场,唐诗中又有乐棚、歌台、舞台、露台的记载;宋朝演变为勾阑、邀棚,勾阑的台已经有固定的顶了。
元代,中国戏曲达到鼎盛,戏台一名也正式出现。
最初戏台多建于寺观等宗教建筑前的广场上,用于演戏酬神,后来民间也开始大量兴建戏台。
回复该发言
美哉枫泾
2 回复:美哉枫泾
占222009-01-03 19:01:47 发表
巨富人家在宅院内或祠堂内建戏台,普通农村,则在晒场或近村开阔地搭戏台。
后者因为简单而不固定,故清代时称之为草台。
在农村串村走户演出的艺人班子也因此称作草台班子。
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
古代穷人看戏,都在庙会时节。
清朝,南北城隍庙开始有庙会。
据记载,南城隍庙赛会,始于清乾隆癸巳(1773年),开始三、四年一次,后来演变为一年一次,会期为农历四月初四,时间前后三天。
《续修枫泾小志》载: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
可见其盛况。
当时,庙前戏台就上演徽班(京剧前身)等大戏,往往也要连演三天。
北镇东城隍庙赛会,开始时间稍迟于南镇,会期却比南镇早,在每年清明节,时间两天,而清代中叶开始的施王庙赛会,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初二,一般前后三天,热闹的年份要从农历七月三十开始,一直延续七天之久。
那时商贩、京剧班、马戏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一定十分热闹。
枫泾旧志中有一则看戏民从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
事发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
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
礼不计真假也!
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重建后的古戏台面宽6.4米,进深4.4米,舞台面积28平方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
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古戏台上将常年为游客演出各档传统经典的戏剧节目。
戏台对面,一排临河的老房子,是晨社茶馆,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边品茶,一边听戏,一边看景。
相传柳亚子先生也曾到过这茶馆,在这里喝过茶,听过戏呢!
2.施王庙
俗称施王堂,坐落在北大街409号,是枫泾重要的道教胜地,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
施王其名叫施全,历史上实有其人,宋高宗时任殿前司军校,民间唱本称施全是抗金英雄岳飞手下的护国大将军。
岳飞遇害风波亭后,施全曾乔装打扮潜人相府,行刺秦桧未成,离京回乡后朝廷册封为定海侯,掌管金山沿海一带,为金山及相邻浙江一带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善事。
另有一种说法,说他趁秦桧退朝时刺杀他,然未成功,反被秦桧分肢杀害于市中。
由于他继承了岳家军精忠报国的美德,因而深受百姓爱戴。
死后被加封为靖江王。
枫泾百姓为纪念施全,在明万历七年募白银400两;在枫泾北栅建造了施王庙。
施王庙曾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分前中后三殿。
前殿两侧立有石马,中殿左右放置两条木船,后殿为主殿,楼下供奉施全和夫人塑像,楼上设精雕木床,是施王卧室。
边上还有供道士起居的生活用房10余间。
施王庙前还建有放生池,池上建有拱形石桥,称王桥(现已重建)。
整个施王庙占地3 000多平方米,是江南一带规模较大的道教官观。
从清朝中叶开始,为纪念施全八月初二日生日,开始举行施王老爷神诞赛会。
赛会时节远近数十里乡民都赶来枫泾看庙会,十分热闹。
赛会有施老爷开光、出巡、摇梢船、放焰火、踩高跷、演大戏等节目,一要延续两到三天。
到清朝末年,由于城隍庙赛会的衰落,施王庙赛会成为枫泾一年中最热闹的庙会。
现在一些老人回忆起来,还津津有味,说当时施老爷出巡时队伍长达数千米,场面十分壮观。
施王庙庙会一直到1966年才停止下来。
回复该发言
后者因为简单而不固定,故清代时称之为草台。
在农村串村走户演出的艺人班子也因此称作草台班子。
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
古代穷人看戏,都在庙会时节。
清朝,南北城隍庙开始有庙会。
据记载,南城隍庙赛会,始于清乾隆癸巳(1773年),开始三、四年一次,后来演变为一年一次,会期为农历四月初四,时间前后三天。
《续修枫泾小志》载: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
可见其盛况。
当时,庙前戏台就上演徽班(京剧前身)等大戏,往往也要连演三天。
北镇东城隍庙赛会,开始时间稍迟于南镇,会期却比南镇早,在每年清明节,时间两天,而清代中叶开始的施王庙赛会,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初二,一般前后三天,热闹的年份要从农历七月三十开始,一直延续七天之久。
那时商贩、京剧班、马戏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一定十分热闹。
枫泾旧志中有一则看戏民从行刺秦桧演员的故事记载,说来有趣。
事发于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当时戏台上正演出秦桧害岳飞的戏,戏演到尾声,忽然从观看人群中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演秦桧的演员刺死。
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审讯,他傲首作答: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
礼不计真假也!
判官怜其义愤,竟对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
重建后的古戏台面宽6.4米,进深4.4米,舞台面积28平方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
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古戏台上将常年为游客演出各档传统经典的戏剧节目。
戏台对面,一排临河的老房子,是晨社茶馆,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边品茶,一边听戏,一边看景。
相传柳亚子先生也曾到过这茶馆,在这里喝过茶,听过戏呢!
2.施王庙
俗称施王堂,坐落在北大街409号,是枫泾重要的道教胜地,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
施王其名叫施全,历史上实有其人,宋高宗时任殿前司军校,民间唱本称施全是抗金英雄岳飞手下的护国大将军。
岳飞遇害风波亭后,施全曾乔装打扮潜人相府,行刺秦桧未成,离京回乡后朝廷册封为定海侯,掌管金山沿海一带,为金山及相邻浙江一带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善事。
另有一种说法,说他趁秦桧退朝时刺杀他,然未成功,反被秦桧分肢杀害于市中。
由于他继承了岳家军精忠报国的美德,因而深受百姓爱戴。
死后被加封为靖江王。
枫泾百姓为纪念施全,在明万历七年募白银400两;在枫泾北栅建造了施王庙。
施王庙曾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分前中后三殿。
前殿两侧立有石马,中殿左右放置两条木船,后殿为主殿,楼下供奉施全和夫人塑像,楼上设精雕木床,是施王卧室。
边上还有供道士起居的生活用房10余间。
施王庙前还建有放生池,池上建有拱形石桥,称王桥(现已重建)。
整个施王庙占地3 000多平方米,是江南一带规模较大的道教官观。
从清朝中叶开始,为纪念施全八月初二日生日,开始举行施王老爷神诞赛会。
赛会时节远近数十里乡民都赶来枫泾看庙会,十分热闹。
赛会有施老爷开光、出巡、摇梢船、放焰火、踩高跷、演大戏等节目,一要延续两到三天。
到清朝末年,由于城隍庙赛会的衰落,施王庙赛会成为枫泾一年中最热闹的庙会。
现在一些老人回忆起来,还津津有味,说当时施老爷出巡时队伍长达数千米,场面十分壮观。
施王庙庙会一直到1966年才停止下来。
回复该发言
共有11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