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 (557―641)唐初书法家。
字信本,潭州临湘(湖南长沙)人。
柳公权, (778-865年)唐书法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字诚悬。
宪宗元和初进士,累拜侍书学书、工部侍郎、太子少师,后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东郡公,故又称柳河东。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阳(今山西汾阳)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
是魏征之甥。
从魏处获观所藏虞、禇书法,临习精勤,遂以善书名世。
其书得于禇者为多。
唐人说:买禇得薛,不失其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是徽宗瘦金体的前源。
其真书的代表作品为《信行禅师碑》,该碑刻于武后时(684-704)。
石已久佚。
唯清代何绍基藏有宋孤本,现已流入日本。
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固然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
唐代君主大多数能书,特别是太宗李世民尤为突出。
他对唐代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世民(597-649),李渊之次子,对文化很重视,对书法大力提倡,如在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弟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学右军,而英俊雄迈之气超过右军。
他首创以行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
《唐朝叙书录》说:(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
其存世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屏风帖》等。
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
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
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
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
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
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
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
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
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指出了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清何绍基的行书,都学过李邕的书法。
韩择木(生卒年不详),昌黎(今辽宁义县)人。
为韩愈同姓叔父,官至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
传世碑刻有《告华岳文》、《叶慧明碑》、《心经》等。
如果说李邕是唐代行书之冠的话,那么,李阳冰就是唐代篆书之冠,后人将李阳冰与李斯并称二李。
唐代帝王善书者除唐太宗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685-762)。
他是睿宗第三子,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工书法。
唐玄宗工隶书、行书,传世的碑刻有《纪泰山铭》、《庆唐观纪圣铭》、《石台孝经》,楷书有《赐虞正道勅》,行书有《盖州刺史张敬忠勅书》与墨迹《鹡鸰颂》等。
唐代的隶书成就远逊于汉隶,工于隶书的除唐太宗、徐浩外,还有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等隶书四大家。
李潮,杜甫的外甥,在唐开元年间以隶书享名。
唐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楷书上众派纷呈,树立典范,在草书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
书法家有初唐的孙过庭及盛唐的张旭、怀素、贺知章等著名的书家。
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杜牧、高闲、裴休等。
敬客为高宗时人,河东望族,史迹无考,以《王居士砖塔铭》而称于世。
回复该发言
唐代书法
2 回复:唐代书法
3 回复:唐代书法
占222008-06-18 21:22:49 发表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人,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们又称之为颜鲁公。
他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传世颜真卿的作品比较多,著名的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
其中除《祭侄文稿》为公认的真迹外,其余的作品真伪尚有不同的意见。
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
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
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元结碑》等。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回复该发言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人,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们又称之为颜鲁公。
他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传世颜真卿的作品比较多,著名的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
其中除《祭侄文稿》为公认的真迹外,其余的作品真伪尚有不同的意见。
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
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
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元结碑》等。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唐代书法
占222008-06-18 21:28:41 发表
柳公权(778-865)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
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蒙诏贴》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
今藏故宫博物院。
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
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
另外《兰亭续帖》中有《紫丝靸帖》,文字有所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回复该发言
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
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蒙诏贴》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
今藏故宫博物院。
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
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
另外《兰亭续帖》中有《紫丝靸帖》,文字有所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唐代书法
10 回复:唐代书法
共有10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