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方两个交易日的微弱抵抗后,上一轮牛市顶点2001年的2245点本周五终告失守。
今年以来,跌跌不休的A股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与之相伴的,是单边下滑的基金净值。
人家都说本轮大跌是集体腰斩行情,于我,则简直是被凌迟我的基金净值都快斩成生鱼片了!
一位基民自我解嘲地说。
高台跳水的基金净值、步履维艰的发行市场、草木皆兵的投资信心,不到一年间,中国基金业就从顶峰骤然滑落谷底,在夏日坠入了冰窟。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北京海淀区的一家中行网点里,理财经理小汪慵懒地倚在柜台边,背后的架子上满是汇聚宝等银行理财产品的折页,新基金的宣传折页却被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上。
现在没人关心基金,都赔怕了。
一年前的小汪可不是这副样子。
去年9月5日华夏复兴(行情,净值,基金吧)基金发行当天,小汪的柜台前围满了人,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很多投资者连基金的名称都是到了银行才知道,就听说基金是紧俏货,买了就能赚钱。
老百姓一大早就有来排队的,生怕买不到,跟早先抢购冬储大白菜似的。
那时一直等到快下班,小汪才有空跟记者聊上两句。
类似的情景屡屡再现,去年8月13日发行的中邮核心成长(行情,净值,基金吧)基金吸引了近600亿元申购资金的追捧;8月15日,限量100亿的华安策略优选(行情,净值,基金吧)基金集中申购首日即告售罄,当天的申购金额超过700亿元。
据统计,新基金发行数量加上老基金拆分,2007年8月基金新增资金达到近2000亿元。
那是个疯狂的夏天。
一位基金公司渠道经理回忆起来感叹万分。
但幸福总是来得快也去得快。
短短一年时间过去,同样是盛夏,中国基金业却在经历痛苦的寒冬。
友邦华泰价值增长首发规模仅4.06亿元;中欧新蓝筹灵活配置募集仅3.25亿元;新世纪优选成长成立规模只有2.78亿元,勉强达到成立标准。
客户都消失了!
一位基金公司渠道经理惊呼。
新基金首发规模屡创新低,代销银行叫苦不迭,基金公司为了刺激销售再度使出回扣、摊派等等各种招数,但效果却微乎其微。
基金发行市场就像一潭死水,怎么也掀不起波澜了。
有人形象地比喻。
曾经像追星一样追逐基金的投资者如今个个避之犹恐不及。
去年我们办的宣讲会场场火爆,投资者的热情都快赶上周杰伦演唱会了。
今年一开始是没人来听,现在是办都不敢办。
前一阵有家基金公司在北京办讲座,持有人跳上台去指着基金经理的鼻子骂,差点把小基金经理骂哭了。
而记者的朋友去年底高位入市,今年初为了抢反弹还补了仓,结果被接下来的走势彻底伤透了心。
积蓄多年的财富半年就被基金蒸发,令他一听基金两字就抱怨不已。
套住的就当它不存在,但要我再买基金,门儿也没有!
今年以来,新增基金开户数也一路走低。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继7月份基金新开户数首次低于10万户,创出23个月新低后,8月份基金新增开户数进一步降至74086户,而去年8月28日一天的新增基金开户数就达到了443741户。
今年数月的基金新开户数之和还不及去年的一天,巨大的落差令去年流行一时的储蓄搬家论和理财意识觉醒论转眼间销声匿迹。
回想起来,去年尽管从监管层、基金公司到媒体都在进行投资者教育,但显然还是做得不到位。
如果我们的媒体在股市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苗头时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如果我们的基金公司能更稳健地扩张规模,如果我们的机构投资者能更理性一点,这么惨重的代价就不会付出了。
但历史没有如果,事实证明,中国基金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回复该发言
基金牛熊大轮回
2 回复:基金牛熊大轮回
踩尽酱糊2008-09-07 11:09:55 发表
一位业内人士痛心地说。
从踌躇满志到麻木不仁
去年底,面对基金净值节节上升,亿万基民们踌躇满志之时,很多有识之士就担心一旦市场出现调整,基金规模会大幅缩水。
然而,尽管今年上半年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超过三成,担心中的雪崩却并未出现。
截至6月底,开放式基金份额总规模为20790.34亿份,和去年底的21594.56亿份相比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就连基金公司的人也在纳闷:基民为什么不卖?
今年的基金申购情况分两个阶段。
年初申购量还比较大,经常可以保持净申购,主要是部分投资者延续了牛市思维,还想抢反弹。
而随着市场的下跌,净赎回的天数逐渐多了起来。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
都跌成这副德性了,还卖个啥呀。
年初还看看净值,现在干脆眼不见为净。
就算响应政府号召长期投资了,大不了留给子孙后代。
记者的朋友挥挥手,自嘲地说。
这类麻木不仁的持有人通常是去年入市的新基民,基金净值下跌的太快,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了解熊市中该做些什么,懵了的他们只得被动地持有基金。
而经历过上轮熊市的基民想法相对成熟一些。
上一轮熊市熬了几年,后来证明结果不错。
现在跌幅已经这么深了,再往下的空间应该不大,就当用时间换空间吧。
也有一些基民一直想等到大的反弹就卖,可今年的市场太不给面子,偶尔出现的井喷行情也是昙花一现。
久而久之,这些人心气也被磨没了,无奈地变成了麻木不仁型持有人。
另外还有一些股民兼基民,他们的特点是喜欢拿基金博反弹。
每当市场出现暴跌或者预期将出台利好政策时,自认为市场感觉好的他们就会借基入市;一旦政策期望落空或者阴跌不止,果断的人止了损,不果断的就留在基金中。
对基金持有人的赎回特点,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曾做过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统计可以发现,普遍的情况是单边大幅下跌过程中持有人的赎回并不会放大。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心态问题。
被套牢的投资者不愿意在短时间内认赔出局,另外,基金投资者对股市的敏感程度不如股票投资者,因此对市场单边下跌的反应速度没有股民那么快。
从寒凝大地到春回人间
然而,看似坚挺的基金规模并没有让基金业放心,反而成了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很多业内人士担心一旦净值回升,真正的赎回潮才会到来。
两种情况会引发大规模赎回,一是持续下跌令持有人信心彻底崩溃,二是基金净值回到面值附近。
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表示。
历史数据则表明,2006年上半年基金业曾经历过一次赎回潮,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份额规模半年内分别缩水20%和26%,当时两类基金的平均净值恰好在1元附近。
不过,当时赎回的投资者后来都后悔了,因为他们错过了一轮大牛市。
如果这种经验能够让持有人普遍接受,或许可以减少净值回升带来的赎回冲击。
任瞳表示。
实际上,与去年同期相比,高通胀和负利率的环境并没有改变。
投资者即使赎回基金,也很难找到战胜通货膨胀的投资渠道。
以今年7月份为例,该月CPI同比上涨6.3%,按一年期存款利率4.14%再扣除5%的利息税,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要承担2.37%的负利率。
由此可见,居民储蓄走出银行的动力依然存在。
经过上一轮牛市的洗礼,中国老百姓至少知道了基金。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市场转暖,很多基民还是会回来的。
毕竟,作为一种适合普通人的理财工具,基金在国外已经证明了其投资价值。
如果拥有比较成熟的理财技巧,类型丰富的基金产品可以搭配出适合各种家庭、各种市场环境的投资组合。
回复该发言
从踌躇满志到麻木不仁
去年底,面对基金净值节节上升,亿万基民们踌躇满志之时,很多有识之士就担心一旦市场出现调整,基金规模会大幅缩水。
然而,尽管今年上半年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超过三成,担心中的雪崩却并未出现。
截至6月底,开放式基金份额总规模为20790.34亿份,和去年底的21594.56亿份相比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就连基金公司的人也在纳闷:基民为什么不卖?
今年的基金申购情况分两个阶段。
年初申购量还比较大,经常可以保持净申购,主要是部分投资者延续了牛市思维,还想抢反弹。
而随着市场的下跌,净赎回的天数逐渐多了起来。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
都跌成这副德性了,还卖个啥呀。
年初还看看净值,现在干脆眼不见为净。
就算响应政府号召长期投资了,大不了留给子孙后代。
记者的朋友挥挥手,自嘲地说。
这类麻木不仁的持有人通常是去年入市的新基民,基金净值下跌的太快,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了解熊市中该做些什么,懵了的他们只得被动地持有基金。
而经历过上轮熊市的基民想法相对成熟一些。
上一轮熊市熬了几年,后来证明结果不错。
现在跌幅已经这么深了,再往下的空间应该不大,就当用时间换空间吧。
也有一些基民一直想等到大的反弹就卖,可今年的市场太不给面子,偶尔出现的井喷行情也是昙花一现。
久而久之,这些人心气也被磨没了,无奈地变成了麻木不仁型持有人。
另外还有一些股民兼基民,他们的特点是喜欢拿基金博反弹。
每当市场出现暴跌或者预期将出台利好政策时,自认为市场感觉好的他们就会借基入市;一旦政策期望落空或者阴跌不止,果断的人止了损,不果断的就留在基金中。
对基金持有人的赎回特点,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曾做过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统计可以发现,普遍的情况是单边大幅下跌过程中持有人的赎回并不会放大。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心态问题。
被套牢的投资者不愿意在短时间内认赔出局,另外,基金投资者对股市的敏感程度不如股票投资者,因此对市场单边下跌的反应速度没有股民那么快。
从寒凝大地到春回人间
然而,看似坚挺的基金规模并没有让基金业放心,反而成了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很多业内人士担心一旦净值回升,真正的赎回潮才会到来。
两种情况会引发大规模赎回,一是持续下跌令持有人信心彻底崩溃,二是基金净值回到面值附近。
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表示。
历史数据则表明,2006年上半年基金业曾经历过一次赎回潮,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份额规模半年内分别缩水20%和26%,当时两类基金的平均净值恰好在1元附近。
不过,当时赎回的投资者后来都后悔了,因为他们错过了一轮大牛市。
如果这种经验能够让持有人普遍接受,或许可以减少净值回升带来的赎回冲击。
任瞳表示。
实际上,与去年同期相比,高通胀和负利率的环境并没有改变。
投资者即使赎回基金,也很难找到战胜通货膨胀的投资渠道。
以今年7月份为例,该月CPI同比上涨6.3%,按一年期存款利率4.14%再扣除5%的利息税,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要承担2.37%的负利率。
由此可见,居民储蓄走出银行的动力依然存在。
经过上一轮牛市的洗礼,中国老百姓至少知道了基金。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市场转暖,很多基民还是会回来的。
毕竟,作为一种适合普通人的理财工具,基金在国外已经证明了其投资价值。
如果拥有比较成熟的理财技巧,类型丰富的基金产品可以搭配出适合各种家庭、各种市场环境的投资组合。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基金牛熊大轮回
踩尽酱糊2008-09-07 11:09:55 发表
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今年基金业冬天降临,但经过了启蒙阶段的基民将成为巨大的蓄水池,一旦寻找到合适的出口,储蓄搬家的趋势仍不会改变。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雪莱的名言,预示着中国基金业的希望。
但是,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过去两年,中国基金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风险控制漏洞、偏股型基金独大、客户服务短板、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等弊端困扰着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基金业目前的困难局面。
对于监管层、基金公司以及代销银行来说,在漫漫冬夜中痛定思痛,提高投资水平,完善运作机制,夯实行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简单的猫冬,方可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迎来基金业新的春天。
发布时间:[2008-09-06 09:32:42] 来源:中证网
回复该发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雪莱的名言,预示着中国基金业的希望。
但是,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过去两年,中国基金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风险控制漏洞、偏股型基金独大、客户服务短板、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等弊端困扰着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基金业目前的困难局面。
对于监管层、基金公司以及代销银行来说,在漫漫冬夜中痛定思痛,提高投资水平,完善运作机制,夯实行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简单的猫冬,方可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迎来基金业新的春天。
发布时间:[2008-09-06 09:32:42] 来源:中证网
回复该发言
共有2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