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奈何惹尘埃的其他话题……

返回奈何惹尘埃……


我收藏的爽吧……


爱诗词

1 爱诗词
dongfang2008-05-31 19:33:54 发表
桃源忆故人
飘萧我是孤飞雁。
不共红尘结怨。
几度蓬莱清浅。
侧翅曾傍看。

有时飞入西真院。
许趁风光流转。
玉蕊绿花开遍。
可惜无人见。

本词作者宋人朱敦儒。
我最爱它开头两句飘萧我是孤飞雁,不共红尘结怨。
是那般地任性自由!
因此,我选了这一首作为开篇,引大家进入那至美之境。
以我自己所知,为大家作诗词常识的简单注释。
如有不当,敬请指教。
本词分前后两阙。
阙:一曲终了叫做阙(读第四声)。
一阙,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终了(因为词本是和曲而唱的)。
再来一阙意思就是依曲再唱一遍,这和流行歌曲一首歌有两段三段是一个意思。
词一般讲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单调往往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诗,区别就在于是长短句罢了。
双调就是分了两阙。
两阙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相同。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
三叠四叠就是三阙四阙,这两种词极为少见。
桃源忆故人是词牌名。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给这些格式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叫词牌。
有时,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种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同一个格式有几种名称,那则是因为各家叫法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
一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
二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照通行的说法,是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簘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也叫《秦楼月》。
一般来讲,用这种方法命名的词牌多因那句词或那首记词太过有名,脍炙人口之故。
如《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便是因为苏轼写了一首著名的《念奴娇》词中首句便是大江东去。
三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行》咏的是舞蹈;《渔歌子》咏打鱼;《更漏子》咏夜。
这种是最普遍的词牌来源,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意,不另有题目了。
不过,后来绝大多数的词用的都已非是本意了。
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就用小字注在词牌的下面。
如苏轼的念奴娇》就另注有词题赤壁怀古。
这时,词牌与词意之间可以没有任何关系,像一首《忆江南》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此时的词牌就只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爱诗词
dongfang2008-05-31 20:08:48 发表
鹧鸪天
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本词是朱敦儒词中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这首词同时也代表了他的自我精神面貌。
品读这首诗,便也是在品读朱敦儒其人。
注:本词双调(两阙)。
古人前后阙中间空一格,现在我们通用分行写法,中间空一行。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的宫阙。
山水郎:管理山水的郎官。
支:支取。
敕:皇帝的诏书。
觞(读商):酒杯。
这首诗中的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句历来为人称道,可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相媲美。
表现了诗人的潇洒、狂放。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爱诗词
dongfang2008-05-31 21:00:56 发表
再注:敕,读音为赤。
也有许多人上传诗词作品,我也看过很多,但多数都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没什么注释,甚至连读音也不注明。
诗词中有许多字还是延用繁体,甚至还会有些异体字,有些生僻字见都没见过,不要说怎么读了,而一首好诗却不能吟诵则未免可惜。
因此,我在爱诗词中选出的,会尽量注明读音,释意。
当然可能会有错漏之处,那就只能请大家多包涵。
关于注释,不会注太多,因为诗词本来品的就是一种意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若说的太多反而局限了大家的想象力。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爱诗词
紫蝶仙子2008-06-01 08:47:40 发表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爱诗词
iven2008-06-01 11:25:50 发表
dddddddddd
回复该发言
6 回复:爱诗词
八日草2008-06-01 14:00:35 发表
路过,混分的,我要升级!!!
回复该发言
7 回复:爱诗词
雨无痕2008-06-01 16:49:25 发表
恭喜姐姐的作品贴吧终于开通了!
!
!
!
!
亲亲姐姐!
!
!
!
回复该发言
8 回复:爱诗词
蛋炒麻雀2008-06-02 03:03:26 发表

回复该发言
9 回复:爱诗词
菊清2008-07-06 20:23:31 发表
东方的诗词选得很美,美得一塌煳涂
回复该发言
10 回复:爱诗词
wingsの星2008-07-07 17:31:55 发表
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她充满韵味,通过一首一首的诗词歌赋,可以把你领到另一个世界,美伦美幻的世界!
回复该发言
11 回复:爱诗词
粉蓝玫瑰2008-07-09 00:03:20 发表
还有吗?
,好美啊~~~~~~~~~~~~~~~~~~~~~~~~~~~
回复该发言
12 回复:爱诗词
dongfang2008-07-09 10:06:56 发表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诗,看,第一二句三个字,三四句五个字,五六句七个字。
这种诗归为杂诗类。
三五七言是一种体裁,全诗兼用三言、五言、七言。
也就是说,一、二句三个字,三、四句五个字,五、六句七个字。
这种体裁最初应是出自李白之手,后来这样的诗文渐渐的多了起来,或许便是由于这种格式的独特魅力吧......
天欲晓,思未了。
秋风瘦花影,流水乱岸草。
相逢未肯轻言笑,却叹青丝与花少。
回复该发言
13 回复:爱诗词
懿恋舞2008-07-09 19:11:51 发表
楼上的诗是这样的: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我现在比较喜欢:忆帝京 柳永薄衾小枕天气。
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回复该发言
14 回复:爱诗词
dongfang2008-07-09 21:20:35 发表
--- 此处回复 第13楼 懿恋舞 的问题 ---
楼上的诗是这样的: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我现在比较喜欢: 忆帝京 柳永 薄
说实在的,你的这首全诗,我还是今天才看过,以前我所看的,都是只有前半部分,而没有后面的。
弄得我还特地去找来全唐诗,翻得我头晕,终于找到了我要的内容。
在全唐诗里,这一首的确是叫《三五七言》,而且也确实没有后半部分,而后,我用你所说的诗名在网上搜索,还真找到了名为秋风词的这首,现在我都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不过我细看了看,那秋风词是与一首曲子有关,那么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缘由,却是无从可知了
回复该发言
15 回复:爱诗词
神之左手2008-07-10 02:43:58 发表
木兰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回复该发言
16 回复:爱诗词
神梦2008-07-10 19:41:53 发表
很美啊!
回复该发言
17 回复:爱诗词
神梦2008-07-10 19:42:35 发表
不错啊,嘿嘿!
回复该发言
18 回复:爱诗词
shuining2008-07-10 22:20:10 发表
看来像诗词解析。
不过古诗词的解析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的来解的
回复该发言
19 回复:爱诗词
dongfang2008-07-21 14:57:36 发表
莫问前尘,不看来世,且醉今生。
回复该发言
20 回复:爱诗词
dongfang2008-07-31 19:19:04 发表
词中最爱,清幽旷放,不着一丝尘色。
李邴的《汉宫春》便是其中之一。
汉宫春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会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回复该发言
21 回复:爱诗词
绝代贱人2008-09-13 06:01:02 发表

回复该发言
22 回复:爱诗词
紫绣鸳鸯2008-11-05 14:18:09 发表
ddddddd
回复该发言
23 回复:爱诗词
CHANGE之势2009-02-02 01:37:46 发表
诗的见解 诗从远古走来,从我们还没有睡醒的年代 古韵的姿态,在徘徊了几千年,一路走向另一个时代的未来。
看古诗词曲赋,怅惘从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到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从两汉时期:辞赋 乐府民歌历史散文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从唐代时期诗到宋代时期词 ,从元代时期曲到明清时期小说,一贯而下中华上千年风韵。
唐诗宋词更是其中上品之瑰宝。
而其经久不衰,且日益风采勃发,自在有其深为之处。
战争年代,现代诗的转型之后,诗的世界,却已经变成另一番模样。
唐诗宋词,可能小学一年级就能吟咏,而问如今,现代诗又有谁能了解?
中国诗在走向现代的途中,跌入深渊而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群,怎样让中华诗崛起呢?
!
!
!
那么,就需要将诗拆借出其深邃之处。
诗之精髓在于意。
即意境。
无论什么文体,纵贯古今,在没有什么比诗词更注重意境的了。
诗之要冲在于言。
即语言。
在最精湛的字句中,仍删繁就简,一语出意。
诗之关键在于象。
即意象。
事与物永远是承载最深刻情感的载体。
此三要素必不可少,又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意象一旦在诗人脑海中形成,就会立即在眼前浮现,所有的感情都不是虚无缥缈的,他会使人不由自主的找到寄托。
而诗人的眼光往往有其独到之处,想人之不能想,得人之不能得。
诗的开始,就是从感觉走向画面,由画面走向文字的过程。
意象形成之后,不是就可以挥笔描绘了。
不管多么好的画面,终究只是你自己看见,而文字绝对不能将让人看到心中所想。
文字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人产生共鸣,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这就要求文字要直冲要害,不得半点犹豫。
明词简句更利于吟诵。
大凡名句,都能够一语中的,绝不啰嗦,绝不牵挂他物。
精简到把不必要的词汇全删去,如虚词,甚至是事物的堆砌。
但是就在其中,却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同凡响的气氛。
这就是意境之处。
唐诗宋词在这些方面做的非常好。
明了的意境,简从的字句,一环环直达意境的深渊,让人如临其境,不能自拔。
现代诗却做不到。
现代的语言的确是个缺憾,由于其丰富的虚词叹词,将美好的画面都排挤到九霄云外了。
词不在,像不存,又何来意?
因此现代诗应该改变用语习惯。
不是用文言,而是要尽力控制字句,力图用最能切入人心的词汇,而不是靠长篇大论、软磨硬泡,让人失去反抗才能喜欢上。
语句上要去除与表达意象不协调的东西,但是如果是反衬性的给人以诧异的美是不反对的。
不要将生活所见的任意事物都装进文章,掂一掂他们的分量,仔细推敲,琢磨。
灵感的流畅与细细的思考并不矛盾。
思考是灵感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
然后注意诗独特的一点,给读者留下绝对的空白。
不言而生是诗一大亮点。
在词句之间,意象跳跃式的发展或许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读完之后,却往往会勾起人的思索,让人进入自己内心深处的境界。
在现代诗中,方文山的诗最注重意境,词最流畅,但杂乱的词汇却是一大限制。
汪国真的诗更理性化。
其他作家,各有其独到,但是现代诗仍是生死之间,需要新鲜的活力需要80、90后的新秀崛起重振诗风!
!
!
回复该发言
24 回复:爱诗词
草1232009-02-02 12:41:12 发表

回复该发言
25 回复:爱诗词
hxn2009-02-02 17:07:05 发表

回复该发言
共有25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