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图片移步求评
或加QQ群:83632647
此贴下的求评不作受理
谢谢配合
长评例文
浅评《白衣卿相》
家国天下,皇权之争,似乎已被演绎过无数次,却仍然有大量的读者喜爱,在下就是一个。
或许正是因为十分的喜欢这个题材吧,对这样的故事也格外的挑剔。
其实说起来故事实在是很简单,无非是几个皇子为了那张龙椅的你争我夺,其中穿插着几段感情纠葛,通常到最后,男主都是江山美人统统收入囊中,顶多虐一点,得到了江山失去了她。
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何以吸引了众多读者相继追捧?
说到底,无外乎主旨、情节、人物、文笔等等基本元素。
主旨,也就是作者想通过这篇小说想表达的内容。
一般而言,网络上的小说很少去探讨这个问题,但好的小说、经典的小说无一不是有着凌驾于主题的主旨。
最最常见的主旨就是对人性的刻画,这也是最能被读者接受,最能打动读者的主旨了。
比如倾泠月的《且试天下》。
全文刻画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以及他们不同的必然的命运,在同类的家国天下文里,因为有了主题的升华,文章变得更加耐看。
更深一步的主题是对社会的折射,对黑暗面的剖析,当然这样的文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笔,更多的是感悟是经历是历练。
比如沧月的《血薇》,男主女主勾画出故事的主旋律,加上数个配角自己各自的故事,穿插编织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框架结构,不论是主旋律也好副旋律也罢,每个故事不仅仅是对人生、人性的剖析,更是对社会的阴暗面的一种折射,也是应了那句话,将一切的美好撕碎了放在了读者面前,那种血淋淋的现实,叫人揪心叫人反思。
虽然将舞台放在古代的江湖,但我们略做思量,却都是身边的影子。
这样的文怎么能用震撼来简单的形容?
!
(注:在下看的《血薇》是纸书版,与网络上的略有不同,感觉也相差甚远。
) 那么《白衣卿相》呢?
很遗憾,在下并没有在文中看到主题的升华,本文仅仅只是讲了一个再烂熟不过的故事,讲完了就完了,并不能激起读者内心深处的东西,在诸多类似的文章中《白》也算不上上品。
其实,要想出彩一定要震撼读者,若做不到震撼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比如在下曾评过一本书叫《素衣夜行》作者:吾栖碧山。
《素》其实讲的也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它的成功在于,作者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很多感悟,恰到好处的渗透到行文中,读起来处处是哲理处处是感悟。
无形中使读者感同身受,又多了分领悟,如此便与读者的心灵上产生了共鸣。
再来说行文。
一篇文的组成除了叙述便是对话,《白》的叙述描写较见功底,作者非常喜欢这样的文字:众人骤静下来,纷纷抬头看这位名满天下的睿亲王。
一袭天青色的长袍,白玉冠束起及肩的黑发,细长的丹凤眼透出凌厉的光,白皙的脸上罩着寒霜,薄唇紧抿,显出刚毅与冷漠,他就这么缓缓走来,每一步都那么气势逼人,强大到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感。
很明显作者非常注重人物外貌、衣着等细节描写。
当然,这样的描写在文章中是很必要的,也是读者对人物的第一印象,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描写若是过多,会显得文章十分的繁琐,从而产生审美疲劳。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所有叙述性的文字中,80%都是对人物外貌或是对某个唯美场景的精心勾画。
而对故事情节具有推动性的文字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这便有一种避重就轻的感觉,一篇文章归根究底还在讲一个故事,对于那些美丽的辞藻的串烧,我们不妨把它看做是一种锦上添花。
与描写相比,本文的对话部分实在是简洁得有些不搭调。
钻研不敢当,只是微臣有几个临仿业的朋友,因而对字画也是略知一二。
临仿业?
回复该发言
【需要长评短评的各位大大看过来咯】
2 回复:【需要长评短评的各位大大看过来咯】
口口原创2009-07-23 15:39:41 发表
南宫瑾扬了扬眉,一脸兴味,莫侍郎对如此产业也有接触?
微臣的三叔曾有意进入此业,故而遣微臣去了解过。
不过后来因种种原因计划搁浅了。
莫侍郎果真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
不敢当。
恕臣斗胆,太子为何想找《四季》?
这个嘛不瞒莫侍郎所说,是母后托本太子找的,而本太子也想一睹大师风范。
以上是节选的一小段对话,除了第二句话外,其余的话连个谁说的都没有,虽然读者的确明白这话是谁说的,但是一句话就这么光秃秃的搁着是十分不妥的。
要知道小说不同于漫画和电视剧,没有一个具体的场景可以直观的看到,所有的动作、场景、心理等等都是靠着文字来展现,读者会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幅画面,这也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因为每个读者所想象出来的画面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要如何使读者产生画面感呢?
光秃秃的对话自然不合格,对话和描写的紧密结合运用才是最为合理的。
就像这句:临仿业?
南宫瑾扬了扬眉,一脸兴味,莫侍郎对如此产业也有接触?
虽然其中仅仅只有十一个字的描写,却将南宫瑾的神态甚至是内心的兴奋、激动之情都刻画了出来。
再看看其他的几句话,则显得要苍白太多。
本文在处理场景切换上很有镜头感,这实在是很值得称赞。
比如第三章中,女主分别受到三个王爷的邀请去其王府做客,整个第三章也切换了三个场景,就布局来说的确很见心思。
但是由于整个第三章也几乎全部都是有对话来构成的,没有任何修饰的对话连在一起看,效果就非常不好。
感觉上女主好像在赶场子,急匆匆的来到一个王府,答几个问题,貌似连屁股都没坐稳,茶都没喝上一口,就匆匆离开上了另一个王府。
给人这样的感觉,那么只能说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有待精进,一篇好的文章,仅仅一个开篇就应该能很好的掌控读者的看文速度。
最后还是想简单的谈一下人物情节。
概括的来讲人物个性都还比较鲜明,这非常好,可惜的是这些人物都没有跃然于纸上的感觉,终其原因是没有灵魂。
这又要回到最初讲到的人性的问题上,本文中没有哪个人物有对人性的刻画描写,那么直接致使了所有的人物不能深入人心,而作者的落笔匆忙催化了这一结果。
故事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平淡的,虽然在下知道用平淡一词来形容一篇家国天下的文太不厚道,但还是想以读者的身份说一句,即使文中有战争的场面,勾心斗角的场面,打斗的场面,但完全没有一种紧张的气氛和波澜壮阔的大气之感。
当然,在下也算是个老读者了,对文章的要求也着实高了些,以上一点浅见,些许建议仅供参考,说的重了,还请见谅!
口口长评员绯月
回复该发言
微臣的三叔曾有意进入此业,故而遣微臣去了解过。
不过后来因种种原因计划搁浅了。
莫侍郎果真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
不敢当。
恕臣斗胆,太子为何想找《四季》?
这个嘛不瞒莫侍郎所说,是母后托本太子找的,而本太子也想一睹大师风范。
以上是节选的一小段对话,除了第二句话外,其余的话连个谁说的都没有,虽然读者的确明白这话是谁说的,但是一句话就这么光秃秃的搁着是十分不妥的。
要知道小说不同于漫画和电视剧,没有一个具体的场景可以直观的看到,所有的动作、场景、心理等等都是靠着文字来展现,读者会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幅画面,这也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因为每个读者所想象出来的画面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要如何使读者产生画面感呢?
光秃秃的对话自然不合格,对话和描写的紧密结合运用才是最为合理的。
就像这句:临仿业?
南宫瑾扬了扬眉,一脸兴味,莫侍郎对如此产业也有接触?
虽然其中仅仅只有十一个字的描写,却将南宫瑾的神态甚至是内心的兴奋、激动之情都刻画了出来。
再看看其他的几句话,则显得要苍白太多。
本文在处理场景切换上很有镜头感,这实在是很值得称赞。
比如第三章中,女主分别受到三个王爷的邀请去其王府做客,整个第三章也切换了三个场景,就布局来说的确很见心思。
但是由于整个第三章也几乎全部都是有对话来构成的,没有任何修饰的对话连在一起看,效果就非常不好。
感觉上女主好像在赶场子,急匆匆的来到一个王府,答几个问题,貌似连屁股都没坐稳,茶都没喝上一口,就匆匆离开上了另一个王府。
给人这样的感觉,那么只能说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有待精进,一篇好的文章,仅仅一个开篇就应该能很好的掌控读者的看文速度。
最后还是想简单的谈一下人物情节。
概括的来讲人物个性都还比较鲜明,这非常好,可惜的是这些人物都没有跃然于纸上的感觉,终其原因是没有灵魂。
这又要回到最初讲到的人性的问题上,本文中没有哪个人物有对人性的刻画描写,那么直接致使了所有的人物不能深入人心,而作者的落笔匆忙催化了这一结果。
故事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平淡的,虽然在下知道用平淡一词来形容一篇家国天下的文太不厚道,但还是想以读者的身份说一句,即使文中有战争的场面,勾心斗角的场面,打斗的场面,但完全没有一种紧张的气氛和波澜壮阔的大气之感。
当然,在下也算是个老读者了,对文章的要求也着实高了些,以上一点浅见,些许建议仅供参考,说的重了,还请见谅!
口口长评员绯月
回复该发言
共有5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