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焦点关注的其他话题……

返回焦点关注……


我收藏的爽吧……


韩称“书法申遗”是误会 官员表示政府没有计划

1 韩称“书法申遗”是误会 官员表示政府没有计划
芋头2008-06-20 10:15:52 发表
由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写在高丽纸上的,所以书法应该被申请为韩国文化遗产。
据说是韩国提出的计划近日在中国媒体纷纷报道,称韩国有计划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甚至提出要废除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等名称,统一使用韩国的书艺。
就此事,《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韩国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一个误会。

韩国政府没有申请书法遗产
本报驻韩国记者只在韩联社一家媒体上发现了相关报道。
韩联社中文网的这篇名为《中国欲抢先为书法申遗》的文章称,由于日前传出韩国欲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内再次出现申遗争论。
香港《文汇报》12日援引上海日刊《新闻午报》的报道称,最近,韩国正积极开展申遗工作,他们欲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汇报》邀请专家反驳了书法发源于韩半岛的主张文章只是转载了中国香港的报道内容,并未提及韩国要申请遗产的问题,更没有进行突出报道。
韩国其他一些主流媒体对此事处理得也非常平静,没有过多评论。

为进一步确认事情的真实性,《环球时报》记者13日采访了韩国文化遗产厅的世界文化遗产负责人赵孝裳(音译)。
她说:韩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都是由政府出面申请,个人和社会团体没有申请资格。
她同时说,目前韩国政府没有申请书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一些民间个人或团体可能提出过这种主张,但不能代表政府。

误会产生事出有因
由此看来,韩国并没有打算将书法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误会,也是有原因的。
不久前,韩国将与中国端午节有历史联系的端午祭成功申遗,前段时间还曾传出一些消息,如韩国计划将中医以韩医的名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韩国准备将汉字申遗等等,都让一些中国人对韩国个别学者提出的观点保持高度关注。

针对韩医、汉字的问题,《环球时报》记者也询问了赵孝裳,得到的答复均是,政府没有计划申请,可能是个别学者和社会团体提出的主张。
针对这些事件,她说: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澄清,如果两国政府层面能保持合作和沟通,将会减少很多误会。
如果一些个别学者或个别团体的观点影响到两国民众的感情,那就太让人痛心了。

对于端午节的问题,赵孝裳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解释。
她说:我们申请的是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
所谓端午祭,就是迎接端午时进行的庆祝活动,而不是端午节本身,端午节确是起源中国,但江陵地区的端午庆祝活动则是具有韩国特有文化色彩,包括要举行祭祀、进行假面舞、农乐表演等一系列传统活动,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再明确点说,我们申请的是一项庆祝活动,不是一个传统节日。

专家建议正确对待
就书法申遗风波以及近年来韩国积极申请世界遗产等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他认为,书法申遗可能只是韩国个别人或组织提出的,个别人提出和韩国全国人形成共识是完全不同的。
他说:这些事情的历史沿革和传承关系在学术界都是有共识的,并不是有个别人提出就会更改历史。

张颐武认为,东亚文明是东亚人民共同创造的,东亚的文化财富也是东亚人民共同享有的。
可能中国的影响会早一些、大一些,但东亚各国之间还是互相影响和互相沟通的。
争遗’对大家发展自己的文化是没有帮助的。
这种对文化和历史的争夺不是最近才有的,过去在韩国也有类似声音。
但由于过去的信息沟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可能很多声音没有被中国人所了解。
而在互联网和博客发达后,这类话题很容易被放大,变成公众关注的话题。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韩称“书法申遗”是误会 官员表示政府没有计划
芋头2008-06-20 10:15:52 发表
一方面韩国个别人的表述也有些不得体、不恰当,甚至是不合历史事实,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一些人也显得有些敏感。
但其实这些事不一定会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不必将其放大。
张颐武说,我们应该对这些声音保持平和心态,因为这并不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地位或是中华民族的尊严。
并不是说他们申请了世界遗产,中国就会低人一等。
这与科技上的发明专利也是不同的。
过去中国积贫积弱很容易产生悲情,如今我们综合国力增强了,没有必要反应这么激烈。
如果对方上升为一个很大的事件,有必要进行讨论,但如果只是少数人发表看法,我们其实是可以一笑了之的,并不用太看重。
▲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