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红楼梦》。
华西都市报6月28日报道 昨晚,顶着世界杯的压力,顶着英德大战的叫喊声,新版《红楼梦》终于和四川观众见面。与新版《三国》对名著进行肆意颠覆不同,新版《红楼梦》严格按照原著拍摄。昨晚前三集播出后,四川观众对新版《红楼梦》的争议不断,观众的争论还是集中在演员造型、文言文台词等方面。
遗憾:
《好了歌》处理太弱
昨晚,备受关注的新版《红楼梦》在SCTV-5亮相。正如之前所预料的,开篇用电脑特技打造出来的女娲补天、太虚幻境等桥段画面比较唯美、空灵,观众贾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称可以跟《阿凡达》媲美。而导演李少红也介绍说,新版《红楼梦》第一、二集是全剧制作难度最高的,其中“太虚幻境”是第一次在影视作品中得以呈现。
但昨晚的开场戏还是有观众指出了不足,大学教师罗先生告诉记者,《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桥段,对于阐释全剧主旨意义重大。但是在新版《红楼梦》第一集中,《好了歌》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让人意犹未尽。“这样的处理无法让人有一唱三叹之古感。其实,这首歌的寓意相当之深刻。虽然原著中的确是那样描写的,但如此处理这首歌,实在太轻了,应该被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抱怨:
文言台词要看字幕才懂
很多经典名著的改编会出现台词雷人的现象,刚刚播出的新版《三国》中的诸多雷人语句就被观众所诟病。而昨晚播出的新版《红楼梦》却让观众发现,剧中的台词完全与原著相同,几乎没有任何改动。观众向先生告诉记者,新版《红楼梦》完全可以起到经典代读的作用,因为台词几乎完全依照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展现。而记者也发现,剧中涉及的女性角色,字幕也一律按照原著,打成“他”。
看过李少红《大明宫词》等代表作的观众都知道,她的作品都有配旁白的习惯,此番李少红依然将旁白融入到这部翻拍的经典名著。经过旁白的注解,虽然利于观众了解剧情,但旁白过多、台词整体偏文言,有谨小慎微过于忠实原著之嫌,而且显得十分啰嗦。部分年轻观众还抱怨,剧中大量出现的文言台词,让他们不知所云,如果不是有字幕,他们几乎要放弃收看。
狂唿:
被“铜钱头”雷焦
而四川观众反应最大的,还是在演员的造型上。由于对老版《红楼梦》太过熟悉,接受记者采访的观众都对新版《红楼梦》的演员造型表示了质疑。观众张女士说,虽然自己已经在各种宣传照片上看过女演员们那著名的“铜钱头”,打了很强的心理预防针,但是在剧中看到“活的”依然被雷得外焦里嫩。张女士称,林黛玉尚未进入贾府之前,头饰清新可人,转而进入贾府后粘上了贴片的发饰顿时比之前“老”了好几岁,尤其是惜春的“铜钱头”让她看上去更是老气横秋。王夫人、薛姨妈的“铜钱头”则少了一分贵妇的雍容之气。
好几位观众对秦可卿的出场造型大唿“雷人”。第二集中秦可卿以一袭黑衣登场,原本轻盈的体态被整体偏暗的色调衬托得很老态,而她的绿色眼影更是妖媚至极。观众李女士直言:“这个秦可卿哪像是《红楼梦》里的,我还以为是啥子鬼片的女主角!” 记者胡晓
专家拍砖
新“红楼”像个顺从的好学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观众对新版《红楼梦》提出诸多质疑和抱怨之际,红学家们则从专业的角度对新版《红楼梦》进行了诊断。红学家、老版《红楼梦》编剧、新版《红楼梦》剧组顾问周岭重点分析了争议最大的人物造型。而孙逊、陈思和等红学专家则提出了新的质疑,忠实文本就是忠实原著?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