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邓亚萍。本报记者张沫摄
京华时报报道 “乒乓女皇”、剑桥经济学博士、国际奥委会官员、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人民搜索总经理,邓亚萍每一次迅速而利落的转身,都让人想起当年球桌前“小个子巨人”利落的抽球。
昨天,邓亚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人民搜索要做“人民的搜索”,真正服务于大众。
人民搜索会真正服务于大众
做好新的工作需要很多人的帮助,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广大网民的支持。
京华时报:出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以来,公众对您更加关注了。对于新角色您有怎样的展望?
邓亚萍: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关心。我也注意到近期大家对我出任人民搜索总经理一事展开热议,我认为这源于大家对我的喜爱和关心。
这种关切将会更加激励我去把新的工作做好。当然做好眼前的新工作,需要很多人的帮助,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广大网民的支持,与我们一同建立人民搜索。
我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真诚的建议和意见,将人民搜索变为“人民的搜索”,真正服务于大众。
京华时报:在出任人民搜索总经理之前,您对网络有什么初步印象?
邓亚萍:对于互联网,我认为这取决于自己想在网络上得到什么。每个人的时间非常有限,你可以在网上花费很多时间,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获取更多知识。这答案就像很多人问过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秘诀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在新领域牢记自己是名学生
在这个领域里我是一个新手,一定要向业内成功人士学习,有大家的支持,我相信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京华时报:您从体育界到政界再到互联网行业,短时间的大跨度转身,让外界感叹不已。您个人怎么看待这种跨越?
邓亚萍:我从事的这些工作,看起来确实跨度很大。从运动员到国际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期间经历两次申办奥运会过程,又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筹备阶段,之后到了共青团,如今又到现在的单位。但实际上,我工作和服务的对象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人群,那就是我们的年轻人。
从运动员的经历开始,从业者就是年轻人。到了奥组委更是这样,无论组委会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那个时候大家普遍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从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我们的“80后”通过自己的能力征服了世界。因此,奥运会过后,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叫“鸟巢一代”。
京华时报:除了这些相通的特点,有没有不同之处,对自己有何挑战?
邓亚萍: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挑战,面临无数次的新生活、新学习、新工作的环境,包括新的同事。对于我们来讲,每经历一次,就是人生阅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每经历一次就让我学到更多的这个领域的知识。
京华时报:怎样调整自己在短时间内适应大跨度的转身?
邓亚萍:人生下来没有什么都会的,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的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同学给我们帮助;走到社会上,同事、领导和朋友们给我们指导。
其实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在一个新的领域,自然有比你懂得多的人,自然有比你有经验的人,自然有专家、学者、业内精英人士,只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