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天津市民用建筑能效交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发布,引发了继今年2月天津完成全球首笔建筑碳交易后市场对建筑碳交易的再次热议。
但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交易体系不完备、交易成本高及收益有限,大部分开发企业并不热衷参与此类交易,从目前情况看,推动建筑碳交易的重任暂时会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担当。
天津突围
据了解,《方案》指出,天津市政府将建立民用建筑能效交易制度。民用建筑实际运行能耗应不超过民用建筑用能指标或定额。当民用建筑实际运行能耗低于用能指标或定额时,其节约的能耗折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称减排量)可进行有偿转让;当民用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高于用能指标或定额时,要通过节能改造或节能措施降低实际运行能耗,或购买等额的减排量以完成节能目标任务,逐步形成民用建筑能效交易制度。
为了推动这一《方案》,从2011年开始,天津将逐步在不同类型民用建筑中实行超用能指标和定额购买减排量的抵扣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供热企业作为强制类交易主体,“供热单位和公共建筑用能法人单位,应执行强制性节能目标”。
其实,天津建筑碳交易的首笔生意就是源于供热企业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今年2月天津3家供热企业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和贸易公司、花旗集团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协议,向其销售了共计4500吨标煤节能量,折合11500吨碳当量,成交价格为每吨50元人民币,共计50多万元。也正是这“第一单”交易,大大地带动了天津建筑碳排放交易的积极性,这将有效地推动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在天津第一笔建筑碳排放交易完成后,业界人士都在考虑如何把这种创新进行下去。
为了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天津市会建立民用建筑用能指标和定额考核制度,并将民用建筑能效指标和定额纳入该市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分别制定居住建筑供热用能指标、公共建筑(包括商业、酒店、医院、文化场馆、学校和办公建筑等)用能定额的考核办法,促使其交易。
开发商冷对
天津市的做法有其积极广阔的前景支撑。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张雪舟以上海经纬城市绿洲项目为例,介绍了碳交易广阔的前景。该项目总建筑面积是28万平方米,容积率是1.49,绿地率43%,节水率比较高,达到了25%,按照商会的计算,每平方米节省运行费10元,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运营费用28万元。
尽管有收益,开发商并没有表现出期待中的热情。市场普遍认为,地产商参与碳排放交易并不积极,这与国内碳排放的交易体系不完备、市场容量小、减排利益小、程序繁琐有关。
“其实,2007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就着手研究中国建筑的碳交易体系,但市场的反应并不怎么好,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林泽说。
尽管有很多开发企业着力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但只有零星的几家企业在尝试着碳交易。对于目前这种状态林泽认为是很多问题交织的结果。
首先,从物质激励角度来看,相比于工业领域,绝大多数单体建筑的节能量较少,导致碳减排交易的额度较小,获得收益也较少。以一个20万平方米的北方集中采暖住宅小区为例,按每年每平方米节约5公斤标煤计算,其年收益约为12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次,交易成本较高。在交易过程中不仅需要项目业主及时密切地与中介、指定经营实体等机构沟通,并且申报周期也较长,一般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如此周折也令很多开发商望而却步。此前,招商地产曾经希望项目的碳减排量可以进行交易,但经过咨询得知其碳交易后的所得还不够支付相关的咨询费用,而且企业还要承担大量的工作,不得不放弃。
回复该发言
天津试水建筑碳交易 既有建筑将成突破口
2 回复:天津试水建筑碳交易 既有建筑将成突破口
Tziiny92010-09-30 15:12:42 发表
再次,建筑节能与碳交易体系缺乏融合度。节能建筑是由多项技术和产品组合、多部门多领域协调的产物。在碳交易体系中,缺乏对整体建筑物节能效果的认定。建筑节能量的基准线受到气候条件、行为节能等因素影响,较难确定。
从精神激励角度看,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更适合建筑领域应用,在知名度、影响力、认知程度上都高于碳交易体系。因此,广大开发企业更乐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低能耗建筑评价等专业评价活动,对开展碳交易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大型公共建筑、产业园区、校园等或许是突破口。”林泽指出,因为这些建筑不仅减排量较大、方便计量,而且业主单一。
回复该发言
从精神激励角度看,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更适合建筑领域应用,在知名度、影响力、认知程度上都高于碳交易体系。因此,广大开发企业更乐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低能耗建筑评价等专业评价活动,对开展碳交易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大型公共建筑、产业园区、校园等或许是突破口。”林泽指出,因为这些建筑不仅减排量较大、方便计量,而且业主单一。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