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晶
“史上最厉”的房地产新政已经出台四个月了,其“遏制少数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初衷有所实现。然而,调控政策并未改变房价向上的运行轨迹。于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应该继续加码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对此,记者认为,要解决房价过高问题,调控关键并不在于继续推出新的紧缩政策,而重在加强政策出台的针对性,强化执行、严格监管。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36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监测显示,7月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8680元/平方米,环比6月份依然上涨了1.61%。少数城市房价上涨幅度仍然较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出现较快的上涨。更值得注意的是,8月以来一些城市房价重现抬头迹象。苦等4个月还未迎来实质性的降价,不少购房者再次仓皇入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开始增长,并出现开发商和业主提价的情况。
房地产市场高位“滞涨”格局并未出现真正改观,这引起了管理层重视并再次开始行动。国土资源部日前宣布清理出闲置土地16.95万亩,闲置土地2815宗,并要求各级国土部门要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处任务。还有消息称,国土资源部将闲置用地详情交付银监会,住建部也将市场交易秩序较好的开发商名单交予银监会,拟对开发商进行名单式监管。处于调控风口浪尖的北京市,也被曝出将出台《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对开发商预售资金收入实施专户管理。
纵览四个月以来的楼市调控新政,不可谓不严厉,然而要使过高的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是否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同时强化执行、严格监管,明确政策预期,不给处于观望的地产商以可乘之机。
业内普遍认为,严格执行第三套房贷政策可以有效抑制投资需求,起到立竿见影效果。房价快速上涨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叫停第三套房贷,对利用贷款进行投资型购房全面关闸。一些房价涨幅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也应大幅提高第三套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这不仅需要管理层的督促和指导,还需要银行、国土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堵住漏洞,对隐瞒实情、打擦边球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对房地产企业强化监管被认为是另一项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严厉打击开发商囤地捂盘行为。目前楼市供需不平衡、价格易涨难跌,一定程度上是因开发商囤地捂盘所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土地监管政策,督促开发商加快开工。一旦商品房库存达到了8个月以上,房地产市场将逐渐转为买方市场,房价上涨压力大大减轻,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开始行动。国土部继续对房地产用地进行专项整治工作,清理闲置土地。济南新近出台的房地产土地监管政策要求,供应土地3年内必须竣工,开发商拿地款需在半年内缴清,囤地、囤房和故意涨价的开发商一经发现,禁止其再在当地拿地。
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也被业内普遍寄予厚望,一方面能够提高房屋供应总量,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房地产投资水平不降低。当前房价畸高,普通民众可承受的住房供应量严重不足。简单地控制商品房价格不足以解决住房根本问题,且极易引发投资下滑、开工量继续萎缩,为后续报复性反弹埋下隐患。在商品房市场之外建设大量保障性住房,为普通民众提供合理价位的房源,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之道。
各项调控政策产生效应还需时间,相信随着第四季度新建商品房大量上市,保障房竣工量增加,房地产市场供给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