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站
广州东站是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的起始站,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标志和对内联系、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建筑新颖的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口岸站。广州东站主要由前广场、客运楼、塔楼、站场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41公顷。站前广场由高架人行广场层、机动车层、地下三层组成,形成人、车分层分流、室内公交车站、地下停车场、地铁的立体格局;客运楼总建筑面积114197平方米,由客运、广九直通车联检、商业场地等组成,并预留北面连接广园东路的站房;塔楼两座,一座为43层的写字楼,一座为47层的酒店;站场拥有19条股道,5座旅客站台。
广州东站主体客运楼,是整个车站的中枢。该楼东西长272米,进深44米。四楼以下为客运服务场所,主要分为广九直通车、广深列车、长线列车三部分。一楼设有广九直通车售票、广深线售票(另设5台广深线自动售票机)、广深旅客候车室、广九直通车行李托运处和国内旅客行包房。二楼中央为面积4957平方米的分散大厅,将进出旅客分散到上下左右各楼层;西部为长线列车售票厅;东部设有5间面积共计1050平方米的贵宾室。三楼设有售票厅、直通车旅客候检区和长线旅客候车室。四楼西部为面积9742平方米的广九直通车联检候车大厅;中部跨线部分为8066平方米的国内旅客候车大厅。直通车和国内旅客候车大厅的面积均为全国之最。
广州西关大屋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这里的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等广州典型的传统建筑便应运而生了。由于此类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故称为"西关古老大屋"。
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尚有保留价值的则只剩下10间左右,如十三甫正街15号的西关大屋等。
西关古老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其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厅与厅之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最后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赏。庭院后部为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资料出自旅牛途游网)
陈家祠:广州的岭南风情
陈家祠书院于清光绪十六年动工兴建,历经四年竣工落成,是当时广东72县陈姓合族宗祠。始建时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科举时学习及住宿场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新中国成立后,将此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传展览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为主。发展自今,它荟粹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故有“百粤冠祠”之称。来这里浏览一翻,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岭南的风貌。
回复该发言
广州地铁一号线沿途景观
2 回复:广州地铁一号线沿途景观
babywode2010-10-02 02:48:34 发表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陈家祠的福字数不完”,陈家祠是岭南地区“福”字最多的建筑。在跨进陈家祠正门后,第一眼看到的可能就是“岭南第一福字”了。在门内的大屏风中间,旧有两个木雕“福”字图案,一左一右,互为倒写,寓“福到”及双福盈门之意。所谓的“三雕,三塑,一铸铁”,即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铁铸工艺的高超技艺。除主体建筑外,其他厅堂、廊庑、斋室、厢房等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梁架、斗拱、驼峰、墙壁、墀头、踏道等均以梅兰菊竹、花鸟虫鱼、岭南佳果、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题材为装饰内容。下面就跟着我的图片一起看看吧。 (资料出自驴头网)
东山洋房
广州东山新河浦路、恤孤院路一带,清静而整洁。马路不宽,两边却生长着葱郁的古木,有盘根错节的大榕树,也有高大袅娜的玉兰树,洒落一地清凉的绿意。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掩映其间的一栋栋洋房民居楼。它们一般单家独院,高两三层,红砖清水墙,具有典雅的西式风格的柱廊。这些房子新旧程度不一,有的略显陈旧,斑驳的外墙无语话沧桑;有的则经过一番修葺和翻新,窗户宽大明亮,雪白的纱帘翻飞,别具韵味。
这一片洋房,便是上个世纪达官贵人、华侨商富的居住地。先是从海外归来的侨胞,在昔日的郊野建起一批西式住宅;接着,高官显贵、军政要员,也纷纷来这里大兴土木,结庐营宅。一时间,“东山洋房”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形成与“西关大屋”迥异的独特景观。
这些洋房里,还曾经活跃着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谭延闿、陈济棠……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六榕路,历史悠久,佛教文物荟萃。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宝庄严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寺内有巍峨的千佛宝塔,原名舍利塔,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庄严华丽的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该佛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寺内的榕荫园内有六祖堂,供奉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的铜像。六祖是唐代杰出的高僧,随五祖弘忍学法,很得弘忍赏识,后衣钵而归,创南宗学派。其铜像铸造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垂目坐禅,栩栩如生。六祖堂前榕荫苍翠,菩提婆娑,别致的补榕亭和苏东坡书的“证道歌”碑刻,掩映于绿荫丛中。
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回复该发言
东山洋房
广州东山新河浦路、恤孤院路一带,清静而整洁。马路不宽,两边却生长着葱郁的古木,有盘根错节的大榕树,也有高大袅娜的玉兰树,洒落一地清凉的绿意。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掩映其间的一栋栋洋房民居楼。它们一般单家独院,高两三层,红砖清水墙,具有典雅的西式风格的柱廊。这些房子新旧程度不一,有的略显陈旧,斑驳的外墙无语话沧桑;有的则经过一番修葺和翻新,窗户宽大明亮,雪白的纱帘翻飞,别具韵味。
这一片洋房,便是上个世纪达官贵人、华侨商富的居住地。先是从海外归来的侨胞,在昔日的郊野建起一批西式住宅;接着,高官显贵、军政要员,也纷纷来这里大兴土木,结庐营宅。一时间,“东山洋房”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形成与“西关大屋”迥异的独特景观。
这些洋房里,还曾经活跃着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谭延闿、陈济棠……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六榕路,历史悠久,佛教文物荟萃。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宝庄严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寺内有巍峨的千佛宝塔,原名舍利塔,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庄严华丽的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该佛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寺内的榕荫园内有六祖堂,供奉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的铜像。六祖是唐代杰出的高僧,随五祖弘忍学法,很得弘忍赏识,后衣钵而归,创南宗学派。其铜像铸造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垂目坐禅,栩栩如生。六祖堂前榕荫苍翠,菩提婆娑,别致的补榕亭和苏东坡书的“证道歌”碑刻,掩映于绿荫丛中。
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