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笔者预期,随着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消费旺季的来临,豆油基本面逐渐回暖,去库存化将引领豆油价格中期向好,目标可暂时高看至8000一线。(《》2009.10.23,)。
10月23日,菜籽贸易争端题材在盘面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三大油脂品种联袂大幅上扬。随后,在美元走向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豆油9月围绕7200一线作短暂休整,之后继续上涨逼近8月份的年内次高点。截止11月12日,9月合约收7402,时隔三个月后重回7400关口。
在此期间,美元重拾跌势、黄金历史新高、A股止跌回稳、商品市场整体氛围转暖,为豆油的反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要素对四季度豆油的走势做一简要的剖析。
政策因素
国内期市品种与国际商品一直有较高的关联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品种有很高的对外依存度。以大豆为例,2008年我国大豆需求量5134万吨,其中,进口量为4104万吨,进口依存度接近80%。而国产大豆有价无市的窘境、油脂压榨行业安全受到威胁与此不无关系。在此背景下,相关品种的贸易政策取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所在。
笔者在上篇文章(《》2009.10.23,)上曾经提到我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油菜籽出口国的贸易争端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磋商,这一事件有了新的进展。
11月9日,我国相关部门发布《关于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检疫措施的公告》。
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自2009年11月15日起,对从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的本季收获油菜籽实施过渡性检疫措施。若检测发现油菜茎基溃疡病菌,该批油菜籽可输往中国油菜非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辽宁、天津海运口岸,在港口附近经考核符合检疫防疫要求的加工厂定点监管加工。
二、自2010年新的油菜生产季节开始,若检测发现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将采取退运、转口、销毁或调往其他口岸等措施。2009/2010生产年度,由于上述转口地区可供加工菜籽的工厂较少,加上到港口后的转港运输等问题,进口加拿大菜籽将有较大风险。笔者预期,进口菜籽对国内油料种植业的冲击,将会降到较低的程度,从而为国内菜籽压榨行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一政策,表面上是国家对有病油菜籽的进口进行限制,实际上是对当前国内油脂加工业无休止进口大豆和油菜籽进而压制国内油料种植业的厌恶。政策倾向非常明显。
结论:鉴于油脂油料行业的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是顺利成章的事情。油料贸易政策取向将成为油脂市场崭新的亮点,为疲弱的油脂市场带来强力支撑,支撑豆油价格走强。
2009/2010作物年度大豆产量
大豆为豆油的上游原料,其产量一直是影响豆油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目前,北半球大豆产量已经水落石出,市场的焦点转向南美大豆的种植、产量预估情况。
11月12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主要粮油作物产量11月份预估报告》,主要数据详见表一:
表一: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预估(资料来源:三五九期货,单位:千公顷,百万吨)
注:2008年为估计值、2009年为预测值,前列为上次预估数据,后列为本次预估数据
与10月份的预估数据相比,11月份的预估数据没有变化。2009/2010作物年度我国大豆大豆产量预估为1450万吨,同比减产104.5万吨,减幅约6.7%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显示,2009/2010年度我国大豆产量预估为1450万吨,与10月份预估数据持平;进口量为40.5万吨,较10月份供需报告上调100万吨;期末库存为888万吨,较10月份供需报告上调74万吨(见表二)。
回复该发言
三五九期货:油料政策助力 豆油重拾涨势
2 回复:三五九期货:油料政策助力 豆油重拾涨势
asd90991392010-10-02 17:36:18 发表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2009/2010年度美豆产量预估为9034万吨,较上次预估上调189万吨;巴西产量预估为6300万吨,较上次预估上调100万吨;阿根廷产量预估为5300万吨,较上次预估上调50万吨(见表三)。
表三:全球大豆年度产量预估(资料来源:三五九期货,单位:百万吨)
注:2008年为估计值,2009年为预测值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2009/2010年度美豆库存消费比为8%,较2008年的估计值增加4个百分点;我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为16%,较2008年的估计值下调1个百分点;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18%,较2008年的估计值上调4个百分点(见表四)。
结论:USDA调增南北美大豆产量,对豆类产生利空影响,但影响力度有限。在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的格下,笔者预期,大豆产量这一因素对豆油的影响中性偏多,后市宜关注南美大豆新作物年度的种植情况、天气变化和产量预估。
油脂库存水平
油脂库存是供需的风向标,豆油期价对其极为敏感。整个2009年,豆粕对油厂压榨利润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截止11月11日,东北地区现货压榨利润为66.75元,处于偏低水平,其中,豆粕现货对压榨利润的贡献率为70.64%(历史波动区间:54%-72%),豆油现货对压榨利润的贡献率为29.35%(历史波动区间:27%--48%)。油厂挺粕以保证压榨利润的策略使得油脂的商业库存水平一直处于相对高位,从而使得豆油价格相对弱势。截止11月12日,豆油9月和豆粕9月的比值为2.63,依然处于相对低位(历史波动区间:2.07-3.76)。
截止11月12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库存为11.59万吨,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尽管油脂的商业库存水平处于高位,但是随着豆粕步入消费淡季,油厂的开工率明显降低,豆油的商业库存水平将呈现缓慢回落态势。而下游需求方面,随着棕榈油渐渐淡出油脂市场,豆油已成为消费主力,去库存化将引领豆油价格中期向好。
结论:豆油库存高企是豆油在豆类中表现相对较弱的症结所在,但已在市场有所表现;豆油已成为油脂市场消费主力,去库存化将引领豆油价格中期向好。
综上所述,随着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消费旺季的来临,豆油基本面逐渐回暖,去库存化将引领豆油价格中期向好。建议投资者可以采取逢低买入的策略,目标可暂时高看至8000一线。
回复该发言
表三:全球大豆年度产量预估(资料来源:三五九期货,单位:百万吨)
注:2008年为估计值,2009年为预测值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2009/2010年度美豆库存消费比为8%,较2008年的估计值增加4个百分点;我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为16%,较2008年的估计值下调1个百分点;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18%,较2008年的估计值上调4个百分点(见表四)。
结论:USDA调增南北美大豆产量,对豆类产生利空影响,但影响力度有限。在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的格下,笔者预期,大豆产量这一因素对豆油的影响中性偏多,后市宜关注南美大豆新作物年度的种植情况、天气变化和产量预估。
油脂库存水平
油脂库存是供需的风向标,豆油期价对其极为敏感。整个2009年,豆粕对油厂压榨利润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截止11月11日,东北地区现货压榨利润为66.75元,处于偏低水平,其中,豆粕现货对压榨利润的贡献率为70.64%(历史波动区间:54%-72%),豆油现货对压榨利润的贡献率为29.35%(历史波动区间:27%--48%)。油厂挺粕以保证压榨利润的策略使得油脂的商业库存水平一直处于相对高位,从而使得豆油价格相对弱势。截止11月12日,豆油9月和豆粕9月的比值为2.63,依然处于相对低位(历史波动区间:2.07-3.76)。
截止11月12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库存为11.59万吨,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尽管油脂的商业库存水平处于高位,但是随着豆粕步入消费淡季,油厂的开工率明显降低,豆油的商业库存水平将呈现缓慢回落态势。而下游需求方面,随着棕榈油渐渐淡出油脂市场,豆油已成为消费主力,去库存化将引领豆油价格中期向好。
结论:豆油库存高企是豆油在豆类中表现相对较弱的症结所在,但已在市场有所表现;豆油已成为油脂市场消费主力,去库存化将引领豆油价格中期向好。
综上所述,随着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消费旺季的来临,豆油基本面逐渐回暖,去库存化将引领豆油价格中期向好。建议投资者可以采取逢低买入的策略,目标可暂时高看至8000一线。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