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老六区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就多达919项,还有581项治水工程……在广州的城建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更令人咋舌的,是完成这些工程,广州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数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工人聚集在广州,为了这座城市的梦想;一年半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离开,为了自己的生计。
广州的变化,离不开他们的汗水和艰辛,在亚运来临前,让我们记住这一个个面孔……
没有口水的他 偏要不停说话
姓名:何君武
籍贯:广东
工作:海心沙工程安全员

提到海心沙历时一年多的工程终告完成,“何工”湿了眼眶。
“越是艰难的工程,到最后完工时,越能体会到成就感。那种喜悦,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你没办法和我分享。”提到海心沙历时一年多的工程终告完成,来自广州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负责工地工区安全的何君武湿了眼眶。
今年59岁的何君武是一名老党员,看着现在的他,你怎么都不会相信,何君武曾在2006年身患咽喉癌,现在还处于术后康复期。去年7月14日来到海心沙工地,得知他的情况,有工友开玩笑说他是“神经病”。
何君武主要的责任是保证工地不要发生任何工伤事故,他一进场就开始编写工程安全资料。因为不懂电脑,何君武全凭手写,他写的资料整整装了18盒。他的工区主要负责桥、码头和地下隧道,这些工程跨度比较大。一天不停地巡查,起码要走十几公里路,工地道路泥泞,很多时候只能穿水鞋,结果水鞋都走烂了好几双。
医生切除了他的唾液腺,无法分泌口水,口腔容易发干。每天一大早,何君武都用超大的瓶子装满水,拎着到处走,一喝就一整天,这成了他的标志。不单没有口水,何君武也丧失了味觉,每天和工友在食堂吃饭,他都得用开水泡白饭才咽得下去。
而没有口水的他,工作中却要不停地说话。安全员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巡查、教育、上课,遇到工人的危险行为要及时指正。“有个工头问我,你知道工地谁最惹人讨厌?我说是‘我’。但我也问他,你知道这个工地谁最关心你?答案也是‘我’”。河堤施工是最危险的工程,河堤合龙那天,他站在岸边看着劳动终见成果,足足站了半日。
去又来 最爱还是广州
姓名:周忠林
籍贯:四川
工作:小区外墙装饰泥水工

周忠林(右)最大的愿望是一家人每天在一起。
从1989年起,周忠林开始在广州做泥水工,其时儿子欢欢还未出世。如今,18岁的儿子也与父母一起加入这个城市庞大的建筑队伍。此次广州工地停工,他计划去惠州工地临时找活,等亚运会结束再重返这个城市。
与儿子一样,周忠林也是18岁开始来广州谋生,结婚后,他将妻子也带来广州,一起在工地上打工。几十年间,夫妻俩也曾去过新疆、云南等地,但最终还是回到广州。去年独生子欢欢中学毕业,也被他接来工地干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三口在外面开开心心地打工,每天在一起”。
来广州这么多年,他没有去过白云山,没有去逛过公园。41岁的周忠林希望有朝一日在广州拥有自己的房子,不过,泥水工的工资从1989元的一两元/天,到如今的八九十元/天,让他“有时候不敢去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