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y)故事接上回,自新《红楼梦》的经典场景之“元春省亲”铺开过后(经典场景回顾3:元春省亲),一干主要人物也住进了为元妃所兴建的大观园,《红楼梦》中最为华彩的几章也由此正式拉开。先是宝玉与凤姐在赵姨娘的陷害下中邪发疯,热闹之中又给大家族的勾心斗角平添几分邪气。接着书中两大女主角则分别通过葬花和扑蝶两个场景向观者揭露了自己的人物个性,“黛玉葬花”与“宝钗扑蝶”这两段被历来学者用作分析人物的典型案例,在李少红的镜头下,美轮美奂。如果你喜欢这三个场景,欢迎为他们投上一票。。【相关:票选新版《红楼梦》你印象最深的场景】
宝玉、凤姐中邪
由于赵姨娘让马道婆害宝玉和凤姐,于是有了两人中邪发疯的波折。小说中对宝玉和凤姐发疯的样子如何,并没有多说,而是详细描述了混乱场面中各人的表现,以及面对宝玉、凤姐生命垂危,众人的反应。剧中则将重点放在了二人发疯的情况上,对众人反应只挑了几点略加体现。这一处理,给新版红楼增添了不少让人捧腹的镜头。
宝玉的眼神像见了鬼
凤姐的眼神,让人觉得见了鬼
发疯的凤姐拿把大刀追着大哥哥贾珍跑
凤姐从床上坐起,口吐白沫。这一镜头太像吸血鬼了
凤姐发疯时,仍然不失其狠,看她一手抓起大夫下巴的狠劲,以及大夫张大的嘴巴和吓坏了的眼睛,真让人哭笑不得。
第二页:宝钗扑蝶
第三页: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
宝钗扑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暮春天气,美丽的深闺少女在花红柳绿间,在曲桥回廊间,拿着把扇子追着一对大蝴蝶,这不仅是美丽的,而且充满了青春、活力、健康的气息。但是宝钗的这种天真烂漫只是短暂的,看她扑蝶的前因和后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纪不大,但心机不少的宝姑娘。
宝玉的背影。
宝钗避开和宝玉一起找黛玉。
小说原文: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一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
宝钗知道“金玉良缘”后,心中对宝玉是取是舍呢?在“宝钗扑蝶”的前一个晚上,宝钗去怡红院找宝玉,晴雯没有好气,一个人走出屋子抱怨道:“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可见宝钗是经常去找宝玉的,而且有时候深夜还去那坐坐。所以,送花神这天,黛玉没来,宝钗说要去叫她,但是看到宝玉去了,她就避而不去了。
回复该发言
新《红楼》经典场景解读4:葬花扑蝶展黛钗性格
2 回复:新《红楼》经典场景解读4:葬花扑蝶展黛钗性格
jdlp10122010-10-03 23:57:49 发表
因为去了的话,宝玉的不便和黛玉的嫌疑,都只会让她自讨没趣,显出她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没黛玉高。
宝钗扑蝶
宝钗扑蝶展示明人诗句:扑将花底蝶,只为妒双飞。
花园中落英缤纷的景色。
宝钗遇见一双玉色蝴蝶。
小说原文: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小说中描绘宝钗扑蝶也就如此短短的100多字,但是内涵却很丰富。一方面,扑蝶反映了宝钗也有爱玩、调皮的一面,不一直是那个只会端坐着,不露声色的、雪堆成般的大小姐。剧中宝钗蹑手蹑脚地跟在蝴蝶后,时而往前一扑的样子,和小黛玉出场时的意境有些相通之处,都给人童真、烂漫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看,扑蝶也泄露了宝钗的内心秘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潜意识的东西。明代诗人王偁有《题美人扑蝶图》:
为惜韶华去,春深出绣帏。
扑将花底蝶,只为妒双飞。
不只这一首,在曹雪芹之前,便有多首“扑蝶”诗,而且诗中写的扑蝶,都与“妒双飞”有关。小说中宝钗扑蝶这一回的标题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在描述宝钗扑蝶的文字中,彩蝶变成了“一双玉色蝴蝶”。这种变化,不会没有原因。剧中也把握了宝钗这种潜意识,所以,尽管扑蝶很青春、很美,但是宝钗的神情中还是找不到像湘云那样的无邪。
用黛玉金蝉脱壳
宝钗的行踪被亭子中人发现。
宝钗假托黛玉经过。
小说原文: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宝钗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么样?”
回复该发言
宝钗扑蝶
宝钗扑蝶展示明人诗句:扑将花底蝶,只为妒双飞。
花园中落英缤纷的景色。
宝钗遇见一双玉色蝴蝶。
小说原文: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小说中描绘宝钗扑蝶也就如此短短的100多字,但是内涵却很丰富。一方面,扑蝶反映了宝钗也有爱玩、调皮的一面,不一直是那个只会端坐着,不露声色的、雪堆成般的大小姐。剧中宝钗蹑手蹑脚地跟在蝴蝶后,时而往前一扑的样子,和小黛玉出场时的意境有些相通之处,都给人童真、烂漫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看,扑蝶也泄露了宝钗的内心秘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潜意识的东西。明代诗人王偁有《题美人扑蝶图》:
为惜韶华去,春深出绣帏。
扑将花底蝶,只为妒双飞。
不只这一首,在曹雪芹之前,便有多首“扑蝶”诗,而且诗中写的扑蝶,都与“妒双飞”有关。小说中宝钗扑蝶这一回的标题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在描述宝钗扑蝶的文字中,彩蝶变成了“一双玉色蝴蝶”。这种变化,不会没有原因。剧中也把握了宝钗这种潜意识,所以,尽管扑蝶很青春、很美,但是宝钗的神情中还是找不到像湘云那样的无邪。
用黛玉金蝉脱壳
宝钗的行踪被亭子中人发现。
宝钗假托黛玉经过。
小说原文: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宝钗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么样?”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新《红楼》经典场景解读4:葬花扑蝶展黛钗性格
jdlp10122010-10-03 23:57:49 发表
小说中宝钗有比较详细的心理活动,这段心理活动对反映宝钗的性情和为人非常重要。第一,她听得里面的人说要推开窗子拍被别人发现,这种很平常合理的事情,在她看来,这些人就成了奸淫狗盗之人了,那她在此偷听算什么呢?第二,她竟然能单凭声音听出是小红。小红何许人?只是宝玉屋里一个默默无闻的丫头,连宝玉都不认识的一个丫头。而宝钗不仅能听音辨人,还知道小红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可见她在宝玉身上花的心思着实不少。第三,她情急之中,使用金蝉脱壳之计不仅仅是怕对方尴尬,而是想到“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怕对自己不利。如此,她用黛玉来脱身,就很让人反感了。后面小红也更着急,说被宝姑娘听了也就罢了,被林姑娘听了却是不得了。按宝钗的逻辑,这不更逼得人急造反?而且,宝钗走的时候,还说黛玉钻进山洞里,让蛇咬一口也就罢了,这简直可以说是启发小红如何“造反”。
遗憾的是,一直配有画外音的新版红楼中,宝钗的这些心理活动全部省略了,而且镜头一而再地对着滴翠亭对联上的“林”字,好像要让观众认为,宝钗嫁祸黛玉,只是情急之中,看到对联上的“林”字想到的而已。
第一页:宝玉凤姐发疯
第三页: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
红楼梦里描述了黛玉两次葬花,一次是和宝玉共读西厢前,她正葬花归来,共读西厢完,两人一同把花收拾埋了。第一次葬花,可以说是宝黛初次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表达了各自的真情。第二次便是送花神那天,黛玉独自在院角葬花,并作《葬花吟》,叹落花,悲自己。一般讲的经典情景黛玉葬花,是第二次。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一样,也是要结合着前因后续看,才令人觉着跌宕起伏,随黛玉悲而悲,随黛玉喜而喜。
两小无猜也会闹误会
宝玉无意间撞见黛玉。
黛玉在树下叹息。
黛玉葬花为什么会这么悲伤?原来前一天晚上,宝玉从贾政那里回到怡红院,黛玉关心宝玉,便来怡红院看他。远远地看见宝钗也进了怡红院。黛玉因为看到水里的鱼有趣,停留了一会,结果到了怡红院却被正气恼的晴雯误拒于门外。晴雯说二爷吩咐了,不管是谁,一律不准进来。黛玉以为宝玉恼他,又听见宝玉和宝钗的说笑,万分伤心。剧中还让黛玉看到了宝玉给宝钗系领子的一幕。而黛玉根本没想到丫鬟会没听出是她,她只当宝玉故意不理她,因此等宝钗走了后,她还在那里望了又望,盼望宝玉能出来。剧中黛玉失魂落魄地在园中徘徊,任雨滴打湿了头发,园中的鸟儿都为之悲伤,别说电视前的观众了。因为有了这些误会,黛玉才会在第二天避开热热闹闹送花神的众姐妹,独自去葬花。
葬花,作《葬花吟》
黛玉将花瓣放入泥坑。
黛玉吟诗。
黛玉葬花,人在景中,情景交融,唯美的镜头必不可少,这也是导演所擅长的。这一片段,宝玉被《葬花吟》所感,黛玉作《葬花吟》自伤的情状,通过一系列的远近镜头,表现得非常自然流畅。对于黛玉葬花一节最大的难点,即如何展现《葬花吟》,剧中的处理也是可圈可点。剧中对《葬花吟》截取得很好。《葬花吟》很长,要全部展现,可能反成败笔。
回复该发言
遗憾的是,一直配有画外音的新版红楼中,宝钗的这些心理活动全部省略了,而且镜头一而再地对着滴翠亭对联上的“林”字,好像要让观众认为,宝钗嫁祸黛玉,只是情急之中,看到对联上的“林”字想到的而已。
第一页:宝玉凤姐发疯
第三页: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
红楼梦里描述了黛玉两次葬花,一次是和宝玉共读西厢前,她正葬花归来,共读西厢完,两人一同把花收拾埋了。第一次葬花,可以说是宝黛初次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表达了各自的真情。第二次便是送花神那天,黛玉独自在院角葬花,并作《葬花吟》,叹落花,悲自己。一般讲的经典情景黛玉葬花,是第二次。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一样,也是要结合着前因后续看,才令人觉着跌宕起伏,随黛玉悲而悲,随黛玉喜而喜。
两小无猜也会闹误会
宝玉无意间撞见黛玉。
黛玉在树下叹息。
黛玉葬花为什么会这么悲伤?原来前一天晚上,宝玉从贾政那里回到怡红院,黛玉关心宝玉,便来怡红院看他。远远地看见宝钗也进了怡红院。黛玉因为看到水里的鱼有趣,停留了一会,结果到了怡红院却被正气恼的晴雯误拒于门外。晴雯说二爷吩咐了,不管是谁,一律不准进来。黛玉以为宝玉恼他,又听见宝玉和宝钗的说笑,万分伤心。剧中还让黛玉看到了宝玉给宝钗系领子的一幕。而黛玉根本没想到丫鬟会没听出是她,她只当宝玉故意不理她,因此等宝钗走了后,她还在那里望了又望,盼望宝玉能出来。剧中黛玉失魂落魄地在园中徘徊,任雨滴打湿了头发,园中的鸟儿都为之悲伤,别说电视前的观众了。因为有了这些误会,黛玉才会在第二天避开热热闹闹送花神的众姐妹,独自去葬花。
葬花,作《葬花吟》
黛玉将花瓣放入泥坑。
黛玉吟诗。
黛玉葬花,人在景中,情景交融,唯美的镜头必不可少,这也是导演所擅长的。这一片段,宝玉被《葬花吟》所感,黛玉作《葬花吟》自伤的情状,通过一系列的远近镜头,表现得非常自然流畅。对于黛玉葬花一节最大的难点,即如何展现《葬花吟》,剧中的处理也是可圈可点。剧中对《葬花吟》截取得很好。《葬花吟》很长,要全部展现,可能反成败笔。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新《红楼》经典场景解读4:葬花扑蝶展黛钗性格
jdlp10122010-10-03 23:57:49 发表
剧中的截取和处理如下: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以上用凄婉低回的曲调唱出。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以上通过旁白女声和黛玉的声音念出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以上通过激越高亢的曲调唱出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以上通过剧中黛玉流泪念出
通过这些处理,配以合乎《葬花吟》感情节奏的音乐,观众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林妹妹美丽幽怨、孤标傲世。
嫌疑冰释
黛玉与宝玉互吐心声。
黛玉与宝玉互吐心声。
小说原文: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必是丫头们懒怠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可就大了。”说着,抿着嘴儿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黛玉葬花后,宝玉赶来要问个究竟,死也要死个明白。最后二人弄清原故,重归于好。剧中宝玉的表演和台词均很感人,但是黛玉的很多台词不知为何省了。黛玉最后笑了的表情和打趣的那句话,都是很重要的细节,体现了黛玉“嘴上爱刻薄人”的可爱,以及黛玉对宝玉的信任等很多内容,但是剧中竟然都省略掉了。
第一页:宝玉凤姐发疯
第二页:宝钗扑蝶
回复该发言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以上用凄婉低回的曲调唱出。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以上通过旁白女声和黛玉的声音念出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以上通过激越高亢的曲调唱出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以上通过剧中黛玉流泪念出
通过这些处理,配以合乎《葬花吟》感情节奏的音乐,观众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林妹妹美丽幽怨、孤标傲世。
嫌疑冰释
黛玉与宝玉互吐心声。
黛玉与宝玉互吐心声。
小说原文: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必是丫头们懒怠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可就大了。”说着,抿着嘴儿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黛玉葬花后,宝玉赶来要问个究竟,死也要死个明白。最后二人弄清原故,重归于好。剧中宝玉的表演和台词均很感人,但是黛玉的很多台词不知为何省了。黛玉最后笑了的表情和打趣的那句话,都是很重要的细节,体现了黛玉“嘴上爱刻薄人”的可爱,以及黛玉对宝玉的信任等很多内容,但是剧中竟然都省略掉了。
第一页:宝玉凤姐发疯
第二页:宝钗扑蝶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