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学以前,蒋京玲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宝宝,老师眼中的宠儿;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循规蹈矩的她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17岁的时候蒋京玲第一次忤逆了父母的意思,作为重庆市北碚区高考文科状元,蒋京玲的分数足够上北大清华,但是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她抛开北大清华,选择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样的决定让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感到非常失望,但是蒋京玲还是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广州的火车。
蒋京玲在亚运中国行的路上
离开重庆来到广州,这是蒋京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家乡。在蒋京玲眼里,广州是个开放性的城市,能够带给她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多新思维,选择广州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就是应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学会独立成长。”踏上广州的那一刻,如愿以偿地真正独立了。在广州,蒋京玲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除了学习蒋京玲还关注学校的各种资讯,并争取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努力让她自己的大学生涯过得有意义。学习、毕业、求职,蒋京玲原本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按照传统的方式度过,直到遇到王卫和邝其昌。蒋京玲被他们的骑行故事所打动,萌发了加入他们队伍的愿望。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当时还不会骑车的蒋京玲开始了疯狂练车的生涯,9月份,交接完学生工作,车技熟练的蒋京玲踏上了骑行东南亚的旅途。
蒋京玲在学校图书馆
休学去骑车,蒋京玲的举动算是震惊了身边所有的人,除个别朋友支持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她的决定,爸妈更是直接断绝了蒋京玲的经济来源,期望以此来打断她骑行的决定。倔强的蒋京玲暑假跑去疯狂英语打工,带了一个英语夏令营,12天赚了2000元,把这个当做她的启动资金。买车、签证,路上的食宿,2000元是杯水车薪,于是蒋京玲又发动身边朋友,搞了个“天使投资计划”,说白了就是募捐,她做了份PPT,传给身边的朋友,募得了3000多,在多次跟父母沟通交流后,父母印象逐渐好转,对她的骑行活动保持中立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给了2000块的生活费,带着7000块路费的蒋京玲上路了。
蒋京玲和队员们在一起
2个月的东南亚之行让蒋京玲收获颇多,第一次骑车旅行,第一次出国,虽然在路上经历无数磨难,甚至一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2010年4月,蒋京玲和齐天下团队作为亚运会的志愿者信使又踏上了骑行全国的旅途。多了一个官方的身份,在参加某些活动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骑行到黑龙江的时候,政府部门接待了齐天下团队,接待仪式非常正规、官方化,这让蒋京玲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因为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代表着亚运志愿者的形象。
9月份蒋京玲的骑行活动即将告一段落,她也将回到重新回到阔别一年的校园,目前蒋京玲亚运火炬手的身份还在等待最后一步确认,到时候也许我们能看见一个有个性的小姑娘作为广州的代表拿着亚运火炬展现80后的风采。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