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年初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目前严重旱情已导致642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46亿多元。西南地区抗旱救灾情况牵动着广大网友的心。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抗旱救灾的最新情况,新华网特别推出“抗旱保民生”系列访谈,今天是第四场,我们为您邀请到的是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基会副理事长徐永光和云南青基会理事长沈光鑫,他们将和网友在线解读如何更好发挥公益组织在救灾中的作用。
徐永光说,在国外最多的是做事的机构,行业很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很多很多,环境保护,包括文学艺术、文化艺术、图书馆等等这些很多的草根组织,很多人在做事。做事需要钱,这些钱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补贴,有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的服务也可以有点收入,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捐款。这些捐款是专门有机构进行筹款的,有的自己有钱的就自己给钱,有些大基金会,比如美国的洛克菲勒、福特这些大机构就是有钱的。还有的是筹款,筹完款不是自己干,而是给这些公益服务机构干活。
在中国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筹款的机构,那么筹了钱干什么呢?我们筹了很多钱,尤其是一些大的基金会筹钱的能力很强。但是这些钱给谁用呢?我们中国没有那么多草根组织,没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很少,那些公募的机构多少都是有些政府背景的。所以这些钱往往又很难到草根组织手里,他们之间缺乏血缘关系。
而沈光鑫他们的基金会,在这次抗旱中有一个创新:一批过去没有什么着落的草根组织依附到他们身上,到了他们这里以后他们就有了一大批干活的人,而他自己又是可以筹款的。比如说我的钱可以通过他,他再发给这些草根组织,让他们去干活。他们也可以向社会募捐让这些机构去干活。而且这批草根组织很多是年轻人,他们是很有激情、创造性,也有很高的热情。从而就变成这些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会和那些没有政府背景的草根组织(NGO)等机构资源对接起来,对大家都是非常好的,是双赢的。
(来源:新华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