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武汉科技大学新生小郑一到校报名就引起“骚动”,5名家人组成“亲友团”,83岁的奶奶更是坐着轮椅陪孙儿上学。在报名现场,小郑的行李共有14件。“毛巾都带来7条,卫生纸说是要带4年够用的。”接送他的志愿者李同学感慨,“这哥们太齐全了!”(9月12日《华西都市报》)
平心而论,孩子考上大学是家长心中的骄傲,甚至是家长梦想的延续。家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想亲眼看看大学校园,感受一下孩子的学习环境,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5名家人组成“亲友团”,83岁的奶奶坐着轮椅陪同。家长带来14箱行李,毛巾都带来7条,卫生纸带4年够用的。不仅接送他的志愿者感慨“这哥们太齐全”,网友们也“封”之为“齐全哥”。
大批家长加入“送学大军”,不仅给高校工作带来压力,也给家长住宿、吃饭造成不便,对学生熟悉大学生活环境、精神断乳造成干扰。对此,不少高校限制家长送学生,或者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要求学生独立报到,建议家长不要送学。去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更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独自报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余温不减的“送学潮”与“齐全哥”的个例以外,家长溺爱孩子,不给孩子精神断乳,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的例子比比皆是。曾有报道说,北京某大学学生每个月准时把脏衣服打包邮寄给远在兰州的妈妈清洗。因为担心女儿不会吃感冒药,东北某家长坐飞机给远在青岛读书的女儿送感冒药。福州李女士在电话中听说读大一的儿子想吃妈妈包的馄饨,赶头班飞机给儿子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新生军训,“慈父慈母”们为了让孩子少“受苦”,有的开车将孩子强行拽回家;有的打上百元的士去送防晒霜。孩子大学毕业,有的家长干脆代替孩子应聘试岗。
家长把对孩子的爱全倾注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上,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子女出门上学,不少家庭倾巢出动,家长替孩子办完一切入学手续,整理床铺、买饭菜票、打扫宿舍卫生,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孩子生活有什么闪失。有的家长干脆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当起专业陪读。于是有的学校附近形成了陪读经济链。而且这种陪读链条还有从中小学向大学延伸的趋势。
家长庇护得了孩子一时,庇护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孩子考上远离家乡的大学,正是让孩子独立,给孩子断乳的绝好时机。家长如此越俎代庖,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参与生活锻炼的机会。透过“齐全哥”个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劝劝天下溺爱孩子的父母:如果你爱他(她),请你放开他(她)。(刘凯玲)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