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高度关注楼市走势。
深圳晶报10月5日报道 国家多部委近日出台的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限贷令,从“十一”黄金周开始显现效果。不仅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地楼市的观望氛围再次浓厚,今年秋交会的“含金量”也明显不足。在第一轮调控之后,深圳近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在第二轮调控之后,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又将何去何从?在秋交会昨日举办的“大话经济——楼市回暖的真相论坛”上,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业内人士就此展开了讨论。
盘点
深圳中原地产市场部总监王世界:
如果从成交量来看,就数据而言,深圳楼市在“国十条”颁布后的第一个月后就已经开始回暖。在4月17日“国十条”颁布后,深圳楼市成交量最低的一个月就是5月份,为3600套;6月份则达到6000多套;7月份9000套,8月份1.3万,9月份1.6万。很明显,每一个月的成交量都比前一个月明显上涨。所以可以说,从第一次调控后的第一月开始,楼市的成交量就已经开始慢慢回升了。只不过到8月份,成交量涨到1.3万的时候,大家才忽然醒觉,发觉在不知不觉当中,楼市的成交量其实已经很大了。
中恒达地产总经理孔岚:
在五六月份,全市的成交量仅几千套,到了七八月份,成交量则大幅上涨。不仅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连卖方和买方都会感到恐慌,心态的变化也非常大。比如前一阵儿,有一套房子,业主刚开始说59万卖,在成交的时候却变成66万。我们跟客户协商好后,业主又说72万。这种现象就非常不合理。
分析
为什么第一轮调控无效?
深圳中原地产市场部总监王世界:
供不应求导致深圳房价上涨
为什么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的“国十条”,以及紧随出台的“深十三条”没有控制住上半年深圳楼市的成交量和均价?最根本的原因是深圳的刚性需求太大。深圳目前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成交量和均价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下滑。根据统计,深圳从建市以来直到现在为止,在30年的时间里大概建了130万套商品房,加上深圳市以前的福利房,深圳现在大概有150万套房子。这些房子仅仅可以解决400万-500万人的居住问题。目前,深圳自有住房的比例大约为30%,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北京的60%和上海的70%。所以深圳实际上有800万-900万人还没有自住的商品房,这么紧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深圳楼市价格的上涨趋势。不管涨幅是大还是小,其总体趋势就是上涨。
隆塬地产滨江片区区域经理武凤杰:
特区内外一体化助推楼市
就成交量来讲,供需关系是一个主导,而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深圳市政府施行的“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市政规划对上半年房价的走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今年市场来讲,首先,4月份出台的“国十条”,国家在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对深圳楼市的成交量和均价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其次,从龙岗区楼市的成交量来看,因为今年很多市政的政策是面向龙岗的,包括对龙岗的基础设施、交通、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的完善。所以从调控到8月份,龙岗楼市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
深圳市社科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
政策执行不到位造成的
供求关系、市政规划都是影响房价的常态因素,不能用来解释为何‘国十条’出台后,深圳楼市仍然跌宕起伏、持续增长。“国十条”、“深十三条”出台后,深圳楼市的成交量和均价仍然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执行的不到位。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调节供求关系紧张的问题,而八九月份楼市的反弹也正说明了政策没有被有效执行。
预测
四季度楼市会怎么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