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白领的其他话题……

返回白领……


我收藏的爽吧……


两难选择:我爱的人VS爱我的人

1 两难选择:我爱的人VS爱我的人
li1371352010-10-05 18:25:11 发表
心理顾问 梁红(广州市交通学校);舒幼娥(红树林心理咨询);王蓝、韦日钊、刘惠(慧苑心理咨询)
真情案例:纠结地爱到四十岁
我,一个单身白领,有个五岁的儿子,一个我曾经至爱的人留给我的礼物。白天的我忙忙碌碌,工作之余和儿子逗逗乐,周末和朋友约约会,日子过得挺惬意,可夜深人静,午夜梦回,却伤魂欲断,痛苦万分 其实我还在想他,因为我还爱着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看到他我就会失去方向,只要他给我一个拥抱,可怜的我就算万般的理智,却又欲罢不能,虽然他对于我而言,只是一个影子。和他相爱的岁月,甜蜜的日子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冗长的等待,痛苦而漫长,我就像一只流浪狗,浑浑噩噩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每天我唯一的快乐,就是接到他电话的那一刻,在意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哪怕一个语调,都会让我高兴或者失意整个晚上。我越来越迷失了自己,我好像只为他而活着 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失望,我爱的人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他好像是我手里的风筝,我拽得越紧,他就飞得更远
夜深人静,我常常仰问苍天:爱一个人怎会如此的难?思念一个人,怎会如此的痛?几年下来,我就像一支燃尽的蜡烛,变得苍白无力 痛定思痛,我决定分手。在这段痛苦焦虑的日子,一个人却始终在默默地关注着我,那就是林,一个粗犷的警察。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他总能及时来到我的身边,他那期盼的眼神,切切的话语,我又怎能不知道他的心意!可是每次面对他,我怎么就觉得那么的别扭!他的神态,他的语调,甚至他的一个动作,我都觉得是那么的不堪!
一天,我们一桌朋友在一起聚餐,大家畅饮言欢,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他豪言万丈,唾沫横飞,还吐得一桌子骨头残渣。坐在他身边的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就是林,一个仗义大气而执著地追求我的男人。他陪我看电影,帮我干家务,陪我干我喜欢的任何事情。可是我深知道,他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和他在一起,我别扭,没有激情,我只是一直自私地在享受他对我的付出。在我孤寂的生活里,他只是我的调剂。我们可以一起吃饭喝茶,他可以是我很好的朋友,但他不是我理想中的老公。每次面对他的求婚,我都无语,我无法热烈地回应他。因为我无法想象,我怎么可以和这么一个粗俗的男人生活在一个屋子里,躺在一张床上
唉!这就是生活。直到现在,年近四十的我还是孤家寡人。我爱的人,让我伤心欲绝!爱我的人,一直无怨无悔地为我付出。可我,却一直牵挂着我爱的人。如果你是我,你会选择一个你爱的人痛苦而甜蜜地过一辈子?还是选择一个爱你的人,平静地过一辈子呢?
(王蓝提供案例)
现实统计:两种选择有得有失
梁红: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的人想选“相爱”的人。当这个选择不存在时,就要选择一个“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我在QQ群两百多号人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大部分60后、70后会选“爱我的人”,80后、90后多数选“我爱的人”;已婚的人选“爱我的人”较多,未婚的人选“我爱的人”较多;女性选“爱我的人”较多,男性选择“我爱的人”较多。问其原因,选择“爱我的人”者说“舒服,没有压力,有被爱的感觉,不用付出那么辛苦”,选“我爱的人”者说“付出是一种幸福,为了爱人无怨无悔”;少数人“恋爱时选我爱的人,结婚时选爱我的人”,原因是谈恋爱要追求自己所爱的,敢于付出而不需回报,但是结婚要平平淡淡过日子,找个爱自己的人不那么辛苦,也不容易受伤。
成功案例1: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两难选择:我爱的人VS爱我的人
li1371352010-10-05 18:25:11 发表
她之前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已而放弃。她老公是她的同事,一直守候在她身边,明知她心在别处,还是为她付出。她起初对他没感觉,但他相信她最终会爱上自己。她最终被他感动,之后慢慢发现他的好,也爱上了他,结婚后过上了王子与公主般的幸福生活。
成功案例2:
她在追男友的时候问:“你想不想交女朋友?”对方答:“不清楚”。她建议:“那就试试看呗!”于是两人就开始了。她包办了男友的生活琐事,男友的厕纸都是她帮忙买的。朋友们都说她把男友宠得太厉害了,她则很得意 “他再也找不到比我对他更好的人了,所以要移情别恋也很难啊。”
(舒幼娥提供案例)
男性的选择比女性更主动
梁红:从亲密关系中依赖的角度来看,选择“爱我的人”在情感上偏向依赖,将内心的幸福感建立在他人身上,让对方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填补自己的感情空虚,只有被爱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有过遗弃创伤的人,例如童年时有被遗弃经历,更容易这样选择。
舒幼娥:女性较多选择“爱我的人”,和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有关:女人依赖叫做“娇媚”,男人依赖则是“软蛋”。
梁红:选择“我爱的人”者在情感上偏向于“反依赖型”,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对方爱上自己,试图改变或者控制伴侣。他们习惯于将他人的需要置于自己的需要之前,将自己的需要减到最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需要;认为付出就应该有回报;无法确定关系中的合适界限等。他们有过吞没创伤,例如童年时被他人侵犯,或被父母过分溺爱。他们需要对方又不想太亲近,更倾向于在掌控之中逃避亲密关系。
韦日钊:现实中,男性在男女交往拥有更多的主动权,男性选择“我爱的人”更多一些,而在交往中处于保守和弱势的女性往往是“被选择”,接受“爱我的人”更多一些。如果女方家庭或自身条件较好的,也会成为主动选择的一方。从人格心理特点上说,较自信和安全感较足的人易选择“我爱的人”,而安全感不足的人能被爱就满足了,没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去选择“我爱的人”。特殊情况下,有些人遇到“我爱的人”时,心理上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就不敢接近对方,怕自己的卑微不配得到美好的爱情,从而错过了爱情;与之相反,有些人却非常执著于自己认可的人,不惜“一厢情愿”地努力追求,不到黄河心不死,少数能打动对方,但更多的是自己空折腾一翻而以失败告终。
失败案例:选来选去,竟然选了孩子
小A结婚前徘徊于“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之间,最后选择了“爱我的人”结婚,认为对方爱自己就会为自己付出,从此拥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婚后,她不但在感情上依赖老公,连生活上都依赖得不得了,但心里又没有将“我爱的人”放下。几年后,发现老公渐渐不愿意回家,开始担心老公有外遇,于是想抓住对方不放:从旁敲侧击盘问,发展到查电话通信记录,最后干脆出门跟踪老公去向。小A抓得越紧,老公就越想逃避。最后小A通过怀上孩子来拴住老公,结果他是被拴住了,但是他对孩子的关注超出了一般的父亲,表现出无微不至的父爱,到了孩子十岁,老公仍然要陪孩子睡,亲子之间十分融洽,但小A却总是感觉融不进他们两者间,情感上越来越孤独。经常会因为孩子发生争吵,而孩子也越来越多状况,小A感受不到任何的幸福感,甚至后悔当初没有嫁给“我爱的人”。
(梁红提供案例)
天生一对:依赖性的人找反依赖性的人
舒幼娥:爱情是理想化的,夸大对方身上自己喜欢的某种特点,就认为很符合自己的理想。选择“我爱的人”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们通常在生活中较有主见,所以能够坚持自己的路,但也可能不太了解别人的想法。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两难选择:我爱的人VS爱我的人
li1371352010-10-05 18:25:11 发表
梁红:有趣的是,依赖性的人找到的都是反依赖性的人,因为当一方坚持要找“我爱的人”时,那些选择“爱我的人”自然就有了对象。这两种人不可避免地在关系上互相吸引,但双方组成家庭后,如果没有积极的互动和坦诚的交流,单一的付出和依赖就会让人感到失落,于是双方不约而同把关注转向共同的孩子。在家庭系统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家庭就容易出现矛盾。
舒幼娥:爱是一种流动变化的能量,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哪种选择,选择只是开始的一种姿态。一个没有幸福能力的人会把爱变成不爱,而有幸福能力的人则会把爱的幼苗培养成绽放的玫瑰。
梁红:对。不管怎样选择,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之前,我们都需要了解自我。选择之后就要承担起爱或被爱的责任,敞开心扉接纳对方,并且注意觉察自己在和父母家庭中的生活模式,看看是否把儿童时的创伤投射到了亲密关系中,在生活中不停地修正自己的情感方向,在新组建的家庭中保留双方的空间。
刘惠:别忘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为什么要做选择?因为要找个合适的人结婚。
人类两性的生活习惯经历了群居、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直至现在全世界较普遍地进化至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已经被大多数国家确立为法律制度,获得了普遍的道德认同,应该是当前最符合人类生存繁衍利益的。这个制度实现了男女之间最强的一种连接,使他们能好好抚育后代,而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雄性之间的恶性竞争。
但是,人类进化到今天似乎过度繁衍,“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越来越淡化,社会上出现了丁克一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有能力的个体完全可以独自成功地抚养后代。如此一来,人类一夫一妻制的意义在减弱,婚姻又开始多样化了 独身的,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的,比比皆是。因此我认为,选择要考虑三方面的情况。
第一,是自幼根植于心的婚恋观念:如果你偏向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希望有个稳定的家庭生儿育女,选择“爱我的人”容易获得高的幸福指数;如果你是人类进化先锋,对婚姻态度比较开放,选择“我爱的人”更称心如意。
第二,是你内心的圆满程度。成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安全型 高自尊、高安全感。他们内心乐观豁达,选择“我爱的人”不但能够得偿所愿,而且还有能量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感染对方,使关系变化为相互爱恋。
多虑型 低自尊、高安全感。他们选择“爱我的人”以找回自尊心。
恐惧型 低自尊、低安全感。他们宜选“爱我的人”,可使内心获得保障。
超脱型 高自尊、低安全感。他们容易选择“我爱的人”,否则他们自视甚高的特点会使婚姻发生问题。
第三,是你的性别。女性生儿育女的成本很高,要用自己的身体作代价,并且生下来后要承担哺乳、养育的重担,所以她们面对婚姻时比较理性,倾向于选择“爱我的人”。而男性的成本相对低得多,所以倾向于选择“我爱的人”。
手术前后调息减压法
现在,很多人不得不接受外科手术,让人在手术前后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压力。美国催眠专家拉芬 齐耶斯认为,调息冥想对这些患者很有帮助:通过凝神定气,他们能接触内心的力量,感到平和,可能对手术结果有更多的控制感。
拉芬建议,手术患者可在手术前后进行如下训练:吸气数7下,屏气数7下,然后唿气数14下,唿吸期间将注意力放在鼻尖。如果你的头脑冒出思绪念头,你就想:下一个冒出的念头会是什么呢?这通常能够让心思停下。如果你还有想法,你就看着它们,就让它们像天际的浮云般飘走。重复7-7-14的唿吸节律10次,每次唿气之后数一数你的10个指头,作为间歇。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两难选择:我爱的人VS爱我的人
li1371352010-10-05 18:25:11 发表
唿吸过程中,想象自己的身体已经没有重量,漂浮在一片光芒之中,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六尺之外,任何物体,墙壁、地板和其他人都不能阻挡。(记者伍君仪编译报道)
查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