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10月6日报道 昨天,东莞市卫生局方面表示,东莞万江新村的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目前情况稳定,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东莞市政府方面已召开全市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经检测,目前万江新村社区蚊媒密度较前已明显下降。专家表示,儿童感染该病后症状一般比成人轻。
防控行动扩至全市范围
昨天下午,东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会议,通报东莞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情况,介绍灭蚊和清除蚊虫滋生地的方法,部署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道闻等领导出席会议,市应对基孔肯雅热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32个镇(街)、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共260多人参加会议。
该会议明确表示,东莞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已由万江新村社区扩至东莞全市范围。
万江新村社区蚊媒密度下降
吴道闻强调,要强力推进灭蚊行动,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按照要求,市卫生部门继续做好病人的治疗工作,加强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可疑病例的病原学监测和对发热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及时了解疫情播散范围。同时,加大对全市防控工作的督查指导。
全市继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灭蚊工作。在国家、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消杀人员对疫区内外环境进行喷洒灭蚊,清理积水容器,清除蚊虫滋生地。市卫生部门方面表示,目前万江新村社区蚊媒密度较前已明显下降。
儿童感染后症状比成人轻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表示,各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人群均可感染此病,儿童感染后症状一般比成人轻。基孔肯雅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可成为传染源。它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并不会由人直接传染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染。
而在广东省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蚊体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部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蚊”。该蚊的生活习性是白天活动、白天叮咬人,特别是在上午7-9时和下午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最为频繁。该蚊喜欢把卵产在小而清的积水中,经过5-7天就可孵化出成蚊叮咬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