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出台
深圳一直以来被誉为是“创业之城”,但能否成为幸福感指数高的“宜居之城”?记者昨日从市政府获悉,根据刚刚公布的《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圳将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国家和广东省宜居城市建设的先进城市和示范城市。
宜居度“杀进”全球百强
根据今年公布的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排行榜,加拿大温哥华高居榜首,而中国也有9个城市打入“百强”。其中,以香港成绩最佳,位列31,而深圳位列第82位。
市人居环境委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市的城市化率已达100%、跻身进入全球宜居城市百强便是很好的例证。
但与国外一些先进城市比起来,深圳距离“世界级宜居城市”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人口数量及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短缺、特区内外城市基础设施的差距较大等,这些都是创建宜居城市的“短板”。
“深圳不仅要能吸引人才,更要能留住人才。因此,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深圳目标的应有之义。”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军表示。
制定创建宜居城市计划
根据方案,全市将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深圳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并成为国家和广东省宜居城市建设的先进城市和示范城市。
记者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宜居城市工作高度重视,早在今年4月,便成立创建宜居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宜居城市的计划、目标和任务,建立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沟通与合作的工作机制,共同承担宜居城市创建工作。
八大措施建设宜居城市
为了早日建设成“宜居城市”,市政府决定从八大方面进行城市建设的提升,而且还将依托深圳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城市风貌,注重城市个性化设计,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国际化元素,彰显深圳独有的城市风貌。
城市规划强调特区内外一体化
打造宜居城市,科学规划先行。方案要求,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人居环境发展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和平衡,形成统一协调的综合性空间规划体系。特别强调特区内外一体化规划,构建城市建设新格局。
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
方案提出,要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包括落实保障性住房条例和人才安居政策,扩大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将户籍夹心层、非户籍常住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在方法上,将学习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先进经验,加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房建设,结合货币补贴方式,建立完善、具有深圳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在提升城市环境方面,方案要求加快全市五条界河治理,完善与香港、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的合作机制。实施“蓝线”管制,拆除蓝线范围内违章建筑,实现城市水系空间保护。
此外,还将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到2012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以上。
打造“公园之城”
在增加绿色空间上,深圳未来的目标是打造“公园之城”。根据方案,以后每年新增10个以上社区公园,到2012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实现居民出门500米之内有一个公共绿地活动空间。
争取实现“全民社保”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