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4日透露,近期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清算协议将进行修改,或会有助于拓展香港的人民币产品,如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
任志刚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最有潜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除美元、欧元外的“第三条腿”。
任志刚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原因是美元和欧元这两条“支撑腿”的国际信心不足。欧美各国的经济现状不容乐观,债务高企,而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严重打击了市场对欧美经济前景的信心。
他认为,建立 “三足鼎立”的模式。可以使用超主权货币如亚元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也可以用主权货币。
任志刚认为,主权货币中人民币最有潜力成为“第三条腿”,理由是中国经济总量大,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而且过去20多年中一直执行很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对人民币很有信心。
任志刚表示,要成为“第三条腿”,人民币需好好准备,并实现国际化。他说,央行上月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近年来与其他国家进行货币互换等措施,都表明国家正一步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任志刚指出,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三条腿”,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即中国的经济总量必须与美国和欧元区旗鼓相当,继续执行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以及一个成熟、有深度的人民币金融投资市场以及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
他还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一国两制”的优势,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第三条腿”的最理想场地。
就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任志刚提出三点建议,即建立起联系两个市场的机制,并确保这个机制能密切监控离岸业务对在岸市场的冲击,确保风险管理措施能在必要时迅速启动。
另外,建立连接两个市场银行间清算系统的通道,并将其作为人民币有序透明流动的渠道;并且,在可控的前提下,让香港自己规管人民币离岸业务,放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兑换限制,提高人民币业务量。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