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7日下午5点,在台湾远东饭店二楼新闻发布会现场,宏碁董事长王振堂扫视全场后说出了第一句话:“让灯光亮一点!太暗了。”接着,他宣布宏碁花了7.1亿美元购并美国电脑公司捷威(Gateway)。
此消息使联想并购佰德(Packard Bell)的希望之火变得暗淡了。此前联想多位高管已筹备多日,准备赶赴欧洲筹备接管佰德。他们的行囊被重新打开。并购佰德的工作当时由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直接过问,原计划到8月底,由学成归来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军管理佰德相关事宜。联想进军欧洲的计划暂时中止。
1996年佰德在《中国计算机报》上所做的广告
曾有大梦想的佰德偏安欧洲
“他雄心勃勃,梦想着有朝一日会在全世界都拥有雇员,他的公司将同日本公司做生意。他还说:‘我将有一辆大轿车,我还将有许多车。’我们听着这些,就像在听一个传奇故事。”
这是佰德公司创始人之一——Beny Alagem的姐姐回忆她弟弟的早年梦想时说的。当时他们一家还在以色列特拉维夫,Beny Alagem的家人认为这是他的一场白日梦。
如果说推出佰德品牌电脑是Alagem梦中的阳光,这绺阳光后来还照进了宏碁和联想布局欧洲市场的美梦中。
Beny Alagem后来到了美国,与另外两个创始人在1986年开始创业,公司的名字是佰德,它既与美国IT巨头Hewlett Packard(惠普)毫无瓜葛,也与Bell电信公司扯不上关系。
很有“山寨”精神的佰德清晰地预测到不久的将来,电脑要成为标准的家用电器。因此,佰德集中力量布局以零售网络为主的销售格局,并努力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以当时水准来说是功能强大的多媒体系统。
佰德还为此设定了公司目标,包括:“使个人电脑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商品”,“实行电脑工业中最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以使所有的人都能买得起个人电脑”,以及“使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台佰德个人电脑”等。
佰德很早就把软件预装于计算机中,使用户一打开电脑包装就能把电脑用起来。同时,佰德也是率先采用内部CD驱动器和扬声器,允许用户在电脑中运行多媒体软件的厂家之一,而且是第一批实行上门维修的电脑厂商中的一员。
分析家们认为,佰德当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能精确预测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佰德从一开始就认定大量电脑使用者将不愿到电脑专业商店购买电脑,而更愿意到购物场所去。因为到专业商店去,用专业术语进行交谈,对于一个不熟悉电脑的用户来说困难很大。
拥有全球观的Beny Alagem为了减少对美国国内市场的依赖,开始着手拓展国际业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佰德电脑在中国市场名噪一时。同时,佰德对欧洲市场的开拓卓有成效。佰德在荷兰的Wizchen设有工厂,这成为其后来偏安欧洲的一个重要支点。
1995年7月,佰德同日本NEC达成协议,NEC投资1.7亿美元,成立佰德NEC。NEC成为佰德重要股东。
1997年前后,价格低廉的零配件带动了价格低于1000美元的PC的热卖,IBM、惠普、康柏等主力厂商都开始加入低价电脑的阵营,并瞄准普通消费者做文章。这逐渐削弱了佰德的既有优势。
1998年7月,Beny Alagem未能扭转公司业绩下滑的局面,受到占有49%股权的NEC的批评,最后辞职。Alain Couder接任CEO,他时任该公司的合伙企业法国投资者Groupe Bull的COO。
回复该发言
佰德:宏碁从联想手中抢走的“猎物”
2 回复:佰德:宏碁从联想手中抢走的“猎物”
wangdaotonga2010-10-06 18:01:43 发表
NEC和Groupe Bull当时曾向媒体反复强调,它们要坚守佰德NEC作为独立的美国公司的承诺。
但随后佰德 NEC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每况愈下,在中国市场也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线,但它在欧洲市场却保持着较好的业绩,在葡萄牙、法国和英国等市场都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业界人士眼里,佰德NEC正在演化成为一个欧洲品牌。
2007年,完成美洲攻略的联想开始盯上佰德。在联想成功并购IBM后,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宏碁,也盯上了佰德,它甚至早于联想向佰德提出了洽谈意向。联想有“抢亲”的嫌疑,但联想与佰德接触后的洽谈似乎进展得非常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NEC把佰德卖给了以前的合作伙伴eMachines的创始人、华裔美国人许立信。eMachines早已被美国电脑公司Gateway收购。许立信是Gateway重要股东,所以Gateway对佰德有优先购买权。收购Gateway的公司对佰德也有优先购买权。
花奶牛Gateway
1985年,在美国中西部的一间农舍里,Ted Waitt以他祖母的名义作为担保向银行贷款1万美元,租赁了一台计算机,凭借一份三页的经营计划,开始了Gateway的创业之路,经营Gateway品牌电脑。到了1991年,Gateway推出了彰显其从牧场起家的别具一格的奶牛花斑盒状商标。Gateway在中国的昵称为“花斑奶牛”。
1993年,Gateway进入财富500强名单,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1997年,Gateway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Ted Waitt拒绝了康柏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ateway的要约,康柏转而收购了DEC(详情见《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姜洪军采写的《“蛇吞象”的康柏被惠普“鲸吞”》。)
Gateway于2000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地,由于全球战略的调整,Gateway退出了中国市场。当时Gateway中国区总裁符标榜转投戴尔,出任戴尔大中国区总裁。
进入21世纪后几年,Gateway台式机市场增长强劲,但该公司没有像竞争对手一样迅速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这是Gateway下的败棋之一。与此同时,囿于自己起家时的定位,Gateway未能尽快进军企业级市场。这个领域为其主要竞争对手戴尔提供了多年的增长驱动力。
Gateway开始衰落。2004年,Gateway以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只有300名员工的eMachines,并转而采用eMachines的策略,通过百思买等大型零售商来销售电脑,改变了原先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电话进行直销的模式。
Gateway关闭了自己的专卖店,将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600人裁减到了1800人。瘦身后的Gateway不再亏损,但规模已经不足以与惠普、戴尔抗争了。Gateway的股价由1999年的80多美元跌到了5美元,而且逐渐向1美元靠近。
此时对Gateway来说,最好结果就是被收购。
联想自从2005年收购了IBM PCD,顺利地打开北美市场后,开始准备进攻欧洲大陆。Gateway的主要影响力在美国,这与IBM PCD的市场重叠。联想对并购Gateway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而宏碁需要Gateway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同时想狙击联想进攻欧洲市场的计划,因此将目光锁定在对佰德具有优先购买权的Gateway上。2007年3月,宏碁开始洽谈入主Gateway。消息传出后,Gateway的股票一度劲涨了8.4%。
回复该发言
但随后佰德 NEC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每况愈下,在中国市场也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线,但它在欧洲市场却保持着较好的业绩,在葡萄牙、法国和英国等市场都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业界人士眼里,佰德NEC正在演化成为一个欧洲品牌。
2007年,完成美洲攻略的联想开始盯上佰德。在联想成功并购IBM后,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宏碁,也盯上了佰德,它甚至早于联想向佰德提出了洽谈意向。联想有“抢亲”的嫌疑,但联想与佰德接触后的洽谈似乎进展得非常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NEC把佰德卖给了以前的合作伙伴eMachines的创始人、华裔美国人许立信。eMachines早已被美国电脑公司Gateway收购。许立信是Gateway重要股东,所以Gateway对佰德有优先购买权。收购Gateway的公司对佰德也有优先购买权。
花奶牛Gateway
1985年,在美国中西部的一间农舍里,Ted Waitt以他祖母的名义作为担保向银行贷款1万美元,租赁了一台计算机,凭借一份三页的经营计划,开始了Gateway的创业之路,经营Gateway品牌电脑。到了1991年,Gateway推出了彰显其从牧场起家的别具一格的奶牛花斑盒状商标。Gateway在中国的昵称为“花斑奶牛”。
1993年,Gateway进入财富500强名单,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1997年,Gateway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Ted Waitt拒绝了康柏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ateway的要约,康柏转而收购了DEC(详情见《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姜洪军采写的《“蛇吞象”的康柏被惠普“鲸吞”》。)
Gateway于2000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地,由于全球战略的调整,Gateway退出了中国市场。当时Gateway中国区总裁符标榜转投戴尔,出任戴尔大中国区总裁。
进入21世纪后几年,Gateway台式机市场增长强劲,但该公司没有像竞争对手一样迅速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这是Gateway下的败棋之一。与此同时,囿于自己起家时的定位,Gateway未能尽快进军企业级市场。这个领域为其主要竞争对手戴尔提供了多年的增长驱动力。
Gateway开始衰落。2004年,Gateway以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只有300名员工的eMachines,并转而采用eMachines的策略,通过百思买等大型零售商来销售电脑,改变了原先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电话进行直销的模式。
Gateway关闭了自己的专卖店,将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600人裁减到了1800人。瘦身后的Gateway不再亏损,但规模已经不足以与惠普、戴尔抗争了。Gateway的股价由1999年的80多美元跌到了5美元,而且逐渐向1美元靠近。
此时对Gateway来说,最好结果就是被收购。
联想自从2005年收购了IBM PCD,顺利地打开北美市场后,开始准备进攻欧洲大陆。Gateway的主要影响力在美国,这与IBM PCD的市场重叠。联想对并购Gateway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而宏碁需要Gateway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同时想狙击联想进攻欧洲市场的计划,因此将目光锁定在对佰德具有优先购买权的Gateway上。2007年3月,宏碁开始洽谈入主Gateway。消息传出后,Gateway的股票一度劲涨了8.4%。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佰德:宏碁从联想手中抢走的“猎物”
wangdaotonga2010-10-06 18:01:43 发表
但随后的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分析师认为,这笔交易的合理价格应为较Gateway市价溢价的10%~20%,因为当年惠普收购康柏及后来联想收购IBM PCD,溢价都没有超过20%,而Gateway的要价却远远高于这个范围。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在和分析师举办的一个电话会议中透露:宏碁和Gateway曾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
宏碁一度负气离开。同年5月,王振堂斩钉截铁地对媒体说:“那家公司(Gateway)太贵,不会买它……”
但随后Gateway重要的股东许立信导演了一出合纵连横的大戏,主动或被动参与演出的主角有联想、宏碁、神州数码、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
eMachines和“导演”许立信
许立信出生于广东,早年移居中国香港,后来远赴美国、加拿大等地完成学业。1992年,他说服Trigem与信息系统(KDS)两家韩国公司投资成立eMachines。该公司主攻低价电脑市场。
eMachines 于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但当时公司已呈现亏损状态。许立信斥资1.6亿美元买下全部股份,并从百思买挖来Wayne R. Inouye担任CEO,期望改善公司经营策略,转亏为盈。
2002年,在拉斯韦加斯Comdex计算机展中,许立信遇到Ted Wait,双方开始探讨合作的可能。两年后,许立信成功说服Ted Wait,将eMachines以2.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Gateway。他本人获得了Gateway部分股权,成为Gateway管理层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2007年,在Gateway与宏碁谈判后期,佰德也和联想集团接触上了。
8月7日晚上8点,联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与独立第三方磋商探讨收购佰德的可能性。有媒体报道称,许立信在电邮采访中表示“联想有独家权”。佰德当时也证实,联想正在与许立信洽谈收购事宜。
当时,联想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佰德,联想主要是看中它在欧洲市场的渠道、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三大资源。
当时有分析人士称,除了生产电脑,佰德还制造和销售MP3播放器、面板、硬盘、DVD播放器、GPS等产品。这些资源也为联想所看重。
随后,Gateway做出了一个颇受争议的行动:2007年8月16日,Gateway和神州数码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签署了合作协议,神州数码成为Gateway中国区的独家总代理,承担起Gateway在华的所有销售业务。合作双方都派出了重量级人物赴会,Gateway公司CEO Ed Coleman来华,并带来了负责全球零售业务和产品研发业务的两位副总裁;神州数码方面,CEO郭为携高级副总裁毛向前出席。英特尔副总裁杨叙、微软中国副总经理兼OEM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世杰等也到场。这让大家从表面上看到了多方对此次合作的重视程度。
神州数码是联想的兄弟公司,同在联想控股旗下。2007年8月,神州数码发公告称,公司大股东联想控股将出售29.6%神州数码股份给多个基金,套现约9亿元。当时有分析师称,联想集团正在洽购佰德。尽管此次抛售股份所筹资金有限,但不排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至此,许立信主导下的Gateway、佰德,与神州数码、联想的合作全面展开。演出轰轰烈烈,多个“演员”轮番出场。这回该轮到宏碁了。
8月27日,王振堂宣布,宏碁以每股1.9美元,总价7.1亿美元,并购Gateway,双方已完成签约。
回复该发言
宏碁一度负气离开。同年5月,王振堂斩钉截铁地对媒体说:“那家公司(Gateway)太贵,不会买它……”
但随后Gateway重要的股东许立信导演了一出合纵连横的大戏,主动或被动参与演出的主角有联想、宏碁、神州数码、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
eMachines和“导演”许立信
许立信出生于广东,早年移居中国香港,后来远赴美国、加拿大等地完成学业。1992年,他说服Trigem与信息系统(KDS)两家韩国公司投资成立eMachines。该公司主攻低价电脑市场。
eMachines 于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但当时公司已呈现亏损状态。许立信斥资1.6亿美元买下全部股份,并从百思买挖来Wayne R. Inouye担任CEO,期望改善公司经营策略,转亏为盈。
2002年,在拉斯韦加斯Comdex计算机展中,许立信遇到Ted Wait,双方开始探讨合作的可能。两年后,许立信成功说服Ted Wait,将eMachines以2.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Gateway。他本人获得了Gateway部分股权,成为Gateway管理层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2007年,在Gateway与宏碁谈判后期,佰德也和联想集团接触上了。
8月7日晚上8点,联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与独立第三方磋商探讨收购佰德的可能性。有媒体报道称,许立信在电邮采访中表示“联想有独家权”。佰德当时也证实,联想正在与许立信洽谈收购事宜。
当时,联想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佰德,联想主要是看中它在欧洲市场的渠道、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三大资源。
当时有分析人士称,除了生产电脑,佰德还制造和销售MP3播放器、面板、硬盘、DVD播放器、GPS等产品。这些资源也为联想所看重。
随后,Gateway做出了一个颇受争议的行动:2007年8月16日,Gateway和神州数码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签署了合作协议,神州数码成为Gateway中国区的独家总代理,承担起Gateway在华的所有销售业务。合作双方都派出了重量级人物赴会,Gateway公司CEO Ed Coleman来华,并带来了负责全球零售业务和产品研发业务的两位副总裁;神州数码方面,CEO郭为携高级副总裁毛向前出席。英特尔副总裁杨叙、微软中国副总经理兼OEM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李世杰等也到场。这让大家从表面上看到了多方对此次合作的重视程度。
神州数码是联想的兄弟公司,同在联想控股旗下。2007年8月,神州数码发公告称,公司大股东联想控股将出售29.6%神州数码股份给多个基金,套现约9亿元。当时有分析师称,联想集团正在洽购佰德。尽管此次抛售股份所筹资金有限,但不排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至此,许立信主导下的Gateway、佰德,与神州数码、联想的合作全面展开。演出轰轰烈烈,多个“演员”轮番出场。这回该轮到宏碁了。
8月27日,王振堂宣布,宏碁以每股1.9美元,总价7.1亿美元,并购Gateway,双方已完成签约。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佰德:宏碁从联想手中抢走的“猎物”
wangdaotonga2010-10-06 18:01:43 发表
当时有观察人士尖锐地指出:“Gateway进入中国,签约神州数码,为的是抬高自己的身价。其实早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Gateway就已经在与买家接洽收购细节了。起步、炒作、卖掉三部曲,Gateway其实早有预谋。”
宏碁透过收购Gateway而取得了佰德的优先购买权,但联想仍可以出价。联想方面一度表示,绝对不会放弃收购佰德的计划。当时有分析师担心,并购Gateway之后,联想与宏碁之间的较量将一发不可收拾。IDC分析师Bryan Ma称:“两家公司今后的较量,大部分可能是受自尊心的驱动。这是令人担心的。”
但联想最后放弃了对佰德的继续竞价。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当时未正面评价宏碁并购Gateway案。不过他表示,收购要看性价比,也就是说,要看看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他以此暗示宏碁收购Gateway出价过高。
CLSA分析师珍妮·赖表示:“失去进入欧洲市场的捷径之后,联想只能继续打造其经销渠道。”
“把整个家族的女儿都娶进来”
宏碁收购了佰德后,旗下一下多了三个PC品牌: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事后,王振堂曾幽默地说:“因为三个都很美丽啊!所以全部娶进门。”有市场人士解读,宏碁本来要娶一个媳妇,因为有竞争者“抢亲”,只好“把整个家族的女儿都娶进来”。
刚完成并购Gateway时,王振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外界对这起购并案大多持反对态度,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太贵,以溢价57%的价格购买正走下坡的Gateway不合理;二是整合太难,宏碁过去的购并整合似乎都不太成功。
2007年8月31日,王振堂接受了一家媒体的专访。据称在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没有一丝笑容。他提到媒体与外界的负面评价说:“那种压力排山倒海似地来,就像是杀无赦一样,根本没给我机会解释,好像要一次把宏碁打倒……”
2010年5月27日,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王振堂再次感受到记者围攻般地提问与质疑。这一次宏碁瞄准的对象是方正科技。
记者手记
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是中国清代陈澹然在其上奏疏《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的一段话。
在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的发展历程中,清晰地显现出这一理念的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佰德的CEO、创始人之一Beny Alagem在公司创立之初曾有着明确的布局全球的战略视野,在美国市场成功的同时,就开始布局欧洲和中国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佰德产品在中国红火一时。佰德在欧州建立PC制造工厂更是前瞻之举,这使得其在美国本土失落后,仍保有欧洲这样一块重要的基地。不过佰德对中国市场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只是从销售角度做考虑。如果早期建设工厂时将厂址重点选在劳动力成本更有优势的中国,佰德以价廉为定位的发展战略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撑:首先,它可能在1997年由低价零配件带动的低于1000美元PC热卖浪潮中站稳脚跟;其次,庞大的中国市场将给予它源源不断的养分。
联想和宏碁就是立足中国市场,同时积极布局全球市场的获利者,因此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成为联想和宏碁这样的谋全局者争夺的战利品。
Gateway不仅在战略地域上缺乏谋全局的气度,而且其两进中国市场,体现出来更多的是商人的精明算计,而不是企业家的宏观战略。同时,Gateway在产品线经营上体现出明显的局促感,囿于自己“农村”电脑定位,迟迟未开发笔记本电脑。
回复该发言
宏碁透过收购Gateway而取得了佰德的优先购买权,但联想仍可以出价。联想方面一度表示,绝对不会放弃收购佰德的计划。当时有分析师担心,并购Gateway之后,联想与宏碁之间的较量将一发不可收拾。IDC分析师Bryan Ma称:“两家公司今后的较量,大部分可能是受自尊心的驱动。这是令人担心的。”
但联想最后放弃了对佰德的继续竞价。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当时未正面评价宏碁并购Gateway案。不过他表示,收购要看性价比,也就是说,要看看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他以此暗示宏碁收购Gateway出价过高。
CLSA分析师珍妮·赖表示:“失去进入欧洲市场的捷径之后,联想只能继续打造其经销渠道。”
“把整个家族的女儿都娶进来”
宏碁收购了佰德后,旗下一下多了三个PC品牌: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事后,王振堂曾幽默地说:“因为三个都很美丽啊!所以全部娶进门。”有市场人士解读,宏碁本来要娶一个媳妇,因为有竞争者“抢亲”,只好“把整个家族的女儿都娶进来”。
刚完成并购Gateway时,王振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外界对这起购并案大多持反对态度,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太贵,以溢价57%的价格购买正走下坡的Gateway不合理;二是整合太难,宏碁过去的购并整合似乎都不太成功。
2007年8月31日,王振堂接受了一家媒体的专访。据称在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没有一丝笑容。他提到媒体与外界的负面评价说:“那种压力排山倒海似地来,就像是杀无赦一样,根本没给我机会解释,好像要一次把宏碁打倒……”
2010年5月27日,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王振堂再次感受到记者围攻般地提问与质疑。这一次宏碁瞄准的对象是方正科技。
记者手记
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是中国清代陈澹然在其上奏疏《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的一段话。
在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的发展历程中,清晰地显现出这一理念的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佰德的CEO、创始人之一Beny Alagem在公司创立之初曾有着明确的布局全球的战略视野,在美国市场成功的同时,就开始布局欧洲和中国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佰德产品在中国红火一时。佰德在欧州建立PC制造工厂更是前瞻之举,这使得其在美国本土失落后,仍保有欧洲这样一块重要的基地。不过佰德对中国市场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只是从销售角度做考虑。如果早期建设工厂时将厂址重点选在劳动力成本更有优势的中国,佰德以价廉为定位的发展战略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撑:首先,它可能在1997年由低价零配件带动的低于1000美元PC热卖浪潮中站稳脚跟;其次,庞大的中国市场将给予它源源不断的养分。
联想和宏碁就是立足中国市场,同时积极布局全球市场的获利者,因此佰德、Gateway和eMachines成为联想和宏碁这样的谋全局者争夺的战利品。
Gateway不仅在战略地域上缺乏谋全局的气度,而且其两进中国市场,体现出来更多的是商人的精明算计,而不是企业家的宏观战略。同时,Gateway在产品线经营上体现出明显的局促感,囿于自己“农村”电脑定位,迟迟未开发笔记本电脑。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佰德:宏碁从联想手中抢走的“猎物”
wangdaotonga2010-10-06 18:01:43 发表
eMachines只是全局博弈中的一个棋子。不过,eMachines创始人许立信把棋下得很好,借用各方博弈之势,把eMachines卖了个好价钱,获得了利益的最大化。
此役,联想和宏碁显现出谋略全局的气度。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在此棋局中,开始时战略意图被对手清晰掌握,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被动状态,但最后发力,一举吞下三个品牌。虽然宏碁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三年过去后,随着对方正科技的控盘,宏碁在2007年完成的系列并购的价值正逐渐显露出来。(姜洪军)
回复该发言
此役,联想和宏碁显现出谋略全局的气度。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在此棋局中,开始时战略意图被对手清晰掌握,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被动状态,但最后发力,一举吞下三个品牌。虽然宏碁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三年过去后,随着对方正科技的控盘,宏碁在2007年完成的系列并购的价值正逐渐显露出来。(姜洪军)
回复该发言
共有5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