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价再次回暖,社会舆论再次出现了所谓“调控成了空调”的论调。9月29日起国家有关部委再次出台“升级版”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调控措施,还有一些人认为,政府一定说得多、做得少。这再次反映出整个社会心态的某种不成熟,从民众到媒体,涉及到房地产的各方,都缺乏健康的房地产心态。
客观地说,把楼市再次出现的不好苗头统统“归罪于”政府,是有失客观的。从国家领导人到官方媒体,都曾迅速地对楼市再次膨胀的苗头高度关注,并用多项政策表明中央调控房价的决心。以这次调控为例,除了进一步严格规范房市信贷之外,比如三套及以上房贷停止发放、首付比例提高到30%、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等等,甚至还要推出地方政府官员对房市调控不力的问责制。
笔者至少认为,在既要保证国家经济的整体向前发展,又要保证已购房者的利益,更要兼顾未购房者的需求等多重悖论的大背景下,政府能做的恐怕还不能比现在更激进。毕竟,中国经济早已过了计划时代,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强制让房市一夜暴跌,即便那样做,同样有许多人会反对。
因此,在房市调控的关键期,除了政府需要进一步跟踪和监控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之外,笔者认为,至少媒体、个人和企业都需要反思。
媒体不能再充当非理性的楼市煽风点火或过高抬高购房者预期的角色。最近有些所谓楼市回暖,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制造”的。比如,某媒体报道北京某“日光盘”,推出一日即迅速售空,实际上此楼盘是因为第一次开盘销售不佳,第二次开盘后大幅降价,采取比周边楼盘低得多的价格才实现了“日光奇迹”。类似的媒体瞎炒作的案例非常多,为了制造新闻而丧失了客观的态度,抬高和助长老百姓疯狂追捧房市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此外,许多媒体对房价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天气预报,全面向社会传递“人人都需要尽早买房”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实现“人人都能买得起房”。这种单向的报道误区使人们忽视了政府保障房、廉租房的建设,导致社会真正需要政府救济或帮助的弱势群体反而得不到与“有一定潜在买房实力的人”同等的关切。
媒体的造势当然也与普通消费者的心态分不开。经常挨骂的任志强先生有一点说得有道理,他说,那些80后不要老想着一毕业就马上拥有自己的房子,而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不要去满足子女的这种不合理的要求。事实相反,太多的家长给刚毕业的孩子就买了住房,甚至几代人的积蓄都花在这事上。这种景象是极不正常的,如此畸形的买房观念,怎能造就健康的楼市?
更为严重的是,全社会都把房地产当作投机赚钱的工具,企业都不搞实业、不进行科技创新,这最终就把房地产搞成了“全民股市”甚至是赌场。遍观世界各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因为房地产而实现繁荣的,没有一个落后国家是通过房地产而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投机房地产的心态将严重威胁整个民族的崛起。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定是一个全面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各方都需要一个理性的回归。套用那句西方谚语,“当你用一个手指指责别人时,至少三个手指是指向自己的”,在楼市这个问题上,骂谁都不如反思自己更重要,只会骂政府,最多也只是图个嘴瘾而已。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