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借助竞选,宣扬政治主张,唿吁两岸统一,与台独做斗争,让更多的台湾民众接受我们的统一思想才是我的目的。”刘国基说。

竞选是最好的政治宣传
1999年刘国基为李敖助选并不是第一次投身“统派”。早在1995年,刘国基就曾帮助林洋港和郝伯村这一对搭档对抗李登辉和连战。“本来林洋港和郝伯村也都是国民党的,但由于和李登辉意见不和,他们退出了国民党,脱党竞选。”
作为当时竞选班子成员,刘国基主要是为郝伯村和林洋港制定外交政策。当时李登辉已经提出了“阶段性的两个中国论”,公然打出“台独”的主张。而刘国基则为郝和林制定了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主张不追求其他国家对台湾“主权”的承认,但是可以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这个主张基本延续了台湾“两蒋时代”一个中国的基本主张。
这次竞选,郝伯村和林洋港最终输了。“以脱党身份竞选本身就很难,加上也缺乏台湾财团的支持,输掉也在意料之中。”刘国基说。
1999年刘国基从内地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当年3月回到台湾,正赶上连战、宋楚瑜一方,陈水扁、吕秀莲一方和李敖、许信良的三方竞选,基本代表了“脱派”、“独派”和“统派”。李敖本是自由党派人士,与许信良代表新党竞选。
和其他两派竞选人相比,李敖的竞选班子是典型的“草台班子”,因为没有财团支持,没有经费,李敖的竞选班子成员基本属于“友情支持”,刘国基也是那时被自己的朋友王晓波(台湾著名学者、《海峡评论》总编)临时拉进来帮忙的一个。
刘国基很清楚:李敖的竞选没有赢的可能,但也要借这个机会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让更多的人接受“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思想。那时李敖没有竞选经费,打不起广告、印不起宣传品,拉不起条幅,于是就借互联网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请人建立竞选网站,作为竞选的主要宣传窗口。这种做法在当时实属迫不得已,但在8年后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却成为奥巴马获胜的有力武器。
失望与回归
“台湾领导人大选也是一个烧钱的事情,没有100~200亿新台币,就别想能竞选上,竞选一般都是全党总动员,从城市到乡镇进行地毯式的宣传和鼓动,声势浩大。”说起台湾大选,刘国基觉得就像内地的“选秀”一样充满了娱乐性。
然而,由于没有钱,李敖的竞选基本上是静态的,除了网站推广,就是通过媒体采访和公开演讲、辩论会的方式向外发出声音。“李敖的口才很好,很善于辩论,因此,只要有演讲和辩论的机会,李敖都会很积极的参与,而陈水扁和连战基本都选择回避,因为他们很怕李敖当众揭他们的黑或拿出不利的黑资料。”刘国基说。
当时刘国基借鉴了大陆统一香港和澳门的“一国两制”的政策,主张李敖的两岸政策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统一后两岸人民可以共同讨论,为了消除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论的恐惧,他们甚至主张这个“国”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中华民国”,而是一个新的国家,也许可以叫“中华共和国”。
刘国基为李敖策划的两岸政策,据说李敖在策划书上还加了按语:刘国基所写的内容,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每个空白我都完全赞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