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大学生的其他话题……

返回大学生……


我收藏的爽吧……


刘国基:我为李敖助选的日子

1 刘国基:我为李敖助选的日子
破破仔仔2010-10-07 23:38:46 发表
从社会活动分子到学者,从组织政党到担任企业高管,从入狱12年到帮助李敖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从台湾到大陆,刘国基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几经沉浮,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刘国基先后为郝伯村和李敖助选,担任他们的海外政策和两岸政策的政见总策划,尽管刘国基助选的这两位候选人都失败了,但刘国基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对我来说,借助竞选,宣扬政治主张,唿吁两岸统一,与台独做斗争,让更多的台湾民众接受我们的统一思想才是我的目的。”刘国基说。


竞选是最好的政治宣传
1999年刘国基为李敖助选并不是第一次投身“统派”。早在1995年,刘国基就曾帮助林洋港和郝伯村这一对搭档对抗李登辉和连战。“本来林洋港和郝伯村也都是国民党的,但由于和李登辉意见不和,他们退出了国民党,脱党竞选。”
作为当时竞选班子成员,刘国基主要是为郝伯村和林洋港制定外交政策。当时李登辉已经提出了“阶段性的两个中国论”,公然打出“台独”的主张。而刘国基则为郝和林制定了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主张不追求其他国家对台湾“主权”的承认,但是可以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这个主张基本延续了台湾“两蒋时代”一个中国的基本主张。
这次竞选,郝伯村和林洋港最终输了。“以脱党身份竞选本身就很难,加上也缺乏台湾财团的支持,输掉也在意料之中。”刘国基说。
1999年刘国基从内地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当年3月回到台湾,正赶上连战、宋楚瑜一方,陈水扁、吕秀莲一方和李敖、许信良的三方竞选,基本代表了“脱派”、“独派”和“统派”。李敖本是自由党派人士,与许信良代表新党竞选。
和其他两派竞选人相比,李敖的竞选班子是典型的“草台班子”,因为没有财团支持,没有经费,李敖的竞选班子成员基本属于“友情支持”,刘国基也是那时被自己的朋友王晓波(台湾著名学者、《海峡评论》总编)临时拉进来帮忙的一个。
刘国基很清楚:李敖的竞选没有赢的可能,但也要借这个机会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让更多的人接受“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思想。那时李敖没有竞选经费,打不起广告、印不起宣传品,拉不起条幅,于是就借互联网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请人建立竞选网站,作为竞选的主要宣传窗口。这种做法在当时实属迫不得已,但在8年后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却成为奥巴马获胜的有力武器。
失望与回归
“台湾领导人大选也是一个烧钱的事情,没有100~200亿新台币,就别想能竞选上,竞选一般都是全党总动员,从城市到乡镇进行地毯式的宣传和鼓动,声势浩大。”说起台湾大选,刘国基觉得就像内地的“选秀”一样充满了娱乐性。
然而,由于没有钱,李敖的竞选基本上是静态的,除了网站推广,就是通过媒体采访和公开演讲、辩论会的方式向外发出声音。“李敖的口才很好,很善于辩论,因此,只要有演讲和辩论的机会,李敖都会很积极的参与,而陈水扁和连战基本都选择回避,因为他们很怕李敖当众揭他们的黑或拿出不利的黑资料。”刘国基说。
当时刘国基借鉴了大陆统一香港和澳门的“一国两制”的政策,主张李敖的两岸政策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统一后两岸人民可以共同讨论,为了消除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论的恐惧,他们甚至主张这个“国”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中华民国”,而是一个新的国家,也许可以叫“中华共和国”。
刘国基为李敖策划的两岸政策,据说李敖在策划书上还加了按语:刘国基所写的内容,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每个空白我都完全赞成。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刘国基:我为李敖助选的日子
破破仔仔2010-10-07 23:38:46 发表
由于实力悬殊,缺乏竞选资金,李敖在最后时刻放弃了竞选,转而支持连战,但由于连战和宋楚瑜已经分开,各自与陈水扁、吕秀莲的民进党竞争,最终双双落败,台湾进入了民进党统治时期。
在刘国基看来,这次助选是一次很好的政治营销机会,而他作为国民党眼中的政治对立人物,平时在台湾是没有言论自由的。
刘国基从台湾大学硕士毕业后,在《远见》杂志担任高级记者,以政治观点犀利和独到著称于新闻界,还曾获得过台湾的最高记者奖——金鼎奖,但这都没有用,最终还是得罪了台湾当局,他们给杂志社施加压力,杂志社不得已安排刘国基做了一个高级校对工作。看到自己在台湾呆不下去,刘国基辞去杂志社的工作,2006年来到大陆,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营销传播学博士学位,开始了自己人生角色的转换。
转型学者
年轻时代的刘国基是一名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人民解放阵线”组织,一方面宣扬社会主义,致力于祖国统一;一方面开始研制武器和研究来自中南美洲的游击战经验,准备在城市里进行武装斗争。这个组织成立刚满一年,便被国民党发现,大批成员都被送上军事法庭,刘国基以死罪被起诉,最后被判12年。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这段时间,刘国基依然为了两岸的统一参与各种组织和活动,先后参与左派组织——夏潮联谊会,并参与筹组台湾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工党,后来又发起成立劳动人权协会,即后来的劳动党。1988年发起成立中国统一联盟。1990年刘国基与王晓波合伙创办《海峡评论》月刊,一方面与国际反华势力作斗争,一方面为统一出谋划策。
由于台湾当局的迫害,刘国基不得不离开台湾,来到大陆,开始了自己人生的转变,由一个社会运动分子转身为学者和营销专家(查看营销专家博客),并在北京定居。
在人民大学读博士期间,刘国基还在一些公司担任了营销策划的职位,转型为一个广告人。博士毕业10年来,刘国基一直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长期教授广告管理、整合营销、品牌传播、媒介策划等课程。
虽然已经在国内定居10年,刘国基依然关注着两岸统一,他认为在马英九的任期内会执行相对实用化的路线,大陆和台湾实现“三通四流”(指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以及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经济、文化会自然的形成一体,至于政治上的统一和融合要看条件。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