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16日允许三类境外金融机构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市后,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下称“工银亚洲”)已成功饮得“头啖汤”。工银亚洲董事暨副总经理黄远辉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在上周末申请获批后,工银亚洲已于9月14日完成首宗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亿元。
他透露,该行首单内地债市交易的交易对手是国家开发银行。工银亚洲以1亿元人民币认购国开行的人民币债券,期限为一年,孳息率介于1.01%~2%。
他表示,此次申请获批比想象中更快和更有效率,反映出央行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中一个步骤即是允许境外和香港的金融机构参与内地债券市场。同时,市场反应迅速,出现首笔成交,整个流程颇为顺畅。
事实上,除工银亚洲外,中银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都先后向央行递交了申请,但尚未披露是否获批。黄远辉透露,在央行允许三类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市后,该行相关多个部门迅速拟出申请书,并派专人上京递交。
除FDI、跨境贸易结算外,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市,是境外人民币回流的新方向。黄远辉婉拒披露获批额度,但指出额度主要是基于目前银行人民币产品数量、未来两三年发展方向等支持指标来批复。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昨日在“香港人民币业务”讲座后向记者表示,欢迎有首家银行参与内地债市交易,并相信将成为发展方向。她表示,央行允许三类境外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债市,将令境外银行现有人民币资产有投放标的,并获得更好回报。在此之前,银行唯有将存款放在清算行,接受0.876%的固定清算利率。
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谢涌海近日也对本报表示,三类境外金融机构获准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市,境外人民币可有更合理回报,香港的人民币利率水平有望提高,并进一步积聚人民币存量。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