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天梯”学校:从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出发,过吊桥,走羊肠小道,爬山崖,攀木梯,从山脚到村里,单程就要走3个多小时。在这个“连乌鸦来了都要哭着飞走”的大山沟里,一对夫妻教师19年如一日坚守教书育人岗位,为彝家孩子传授文化知识。
他们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斯大桥乡二坪村小学的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
二坪村位于大渡河畔的山顶上,海拔1800米,有105户437人,这里交通闭塞,山高路险。1990年,乡党委、政府和村里决定恢复村小学,但由于条件艰苦,此前调来的教师不安心工作,学校一度因缺教师而停课,校园破旧不堪,失学儿童增多。最后,他们好不容易在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找到了李桂林。
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同时被甘洛县乌斯大桥乡党委、政府办教育的诚心所感动,李桂林答应先到学校看看。当他第一次攀上二坪村看到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酸楚的泪水,在强烈的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决心留在二坪村。
李桂林老师刚到学校时,二坪小学非常破旧,他与村民一道,修桌凳,漆黑板,带领学生平整操场,背运石头,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991年,很多家长都主动将孩子送到学校,学生人数增加了,需要再开设一个班,但找不到老师。李桂林就动员自己的妻子陆建芬一同上山代课。
村民们帮李桂林、陆建芬老师修补了简陋的宿舍后,他们夫妇住进了学校,二坪小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小学”。当年,学校就开设了3个班,李桂林老师担任五、六年级复式班的教学任务,陆建芬老师担任一年级的教学任务。
李桂林夫妇成为了当地群众心中最受尊敬的人,人们纷纷把蔬菜、柴火和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大米、腊肉送到李老师家中,保证了他们夫妇生活的必须。群众的默默关爱,让李桂林夫妇深受感动,也坚定了扎根二坪搞好教育工作的决定和信心。
李桂林老师夫妇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教学工作上,用彝汉双语开展教学,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二坪村缺医少药,他们就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从县里买些治感冒、拉肚子的常用药品放在学校里,以备学生有个头疼脑热。他们还买来理发工具替学生们义务理发。学生病在家里,李老师送药上门,还给学生补课。为了不让学生辍学,他们经常家访、动员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上学。他们的勤奋努力得到了全乡群众的认可,当地群众无比信任地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我们放心!”
1995年,李桂林老师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1996年6月,李桂林老师所教的毕业班参加全州统考,成绩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茅,县委、县政府授予他“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1998年,李桂林老师在乡人代会上提出改善二坪小学的办学条件,重新修建教室和住房。
不久后,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的组织下,全村群众不顾山高路远,从遥远的大渡河边往大山上背水泥13吨,从山上运岩沙107吨,有的群众背磨破了,有的脚扭伤了,但他们毫无怨言。李桂林老师夫妇也起早贪黑帮着过秤、记账,看护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在此期间,他们还坚持露天上课,没有耽搁孩子们的学习。
2000年,漂亮的新学校建起后,夫妻两人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管理、教学工作中去,学生成绩年年在全片区名列前茅。2004年,李桂林老师再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一晃19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彝家孩子在这所山巅学校里打开了知识的窗口,踏上了文化的阶梯。19年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共教了189名学生。近几年,这所学校的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茅。
前期回顾:
回复该发言
四川省凉山州一对夫妻教师19年坚守“天梯”小学
2 回复:四川省凉山州一对夫妻教师19年坚守“天梯”小学
月缺心2010-10-08 00:25:59 发表
马佰军:连续27年用牛车接送学生
朱执中:中国最后的私塾先生
查看全部感人教师事迹
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天梯”学校:从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出发,过吊桥,走羊肠小道,爬山崖,攀木梯,从山脚到村里,单程就要走3个多小时。
他们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斯大桥乡二坪村小学的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
二坪村位于大渡河畔的山顶上,海拔1800米,有105户437人,这里交通闭塞,山高路险。
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同时被甘洛县乌斯大桥乡党委、政府办教育的诚心所感动,李桂林答应先到学校看看。
李桂林老师刚到学校时,二坪小学非常破旧,他与村民一道,修桌凳,漆黑板,带领学生平整操场,背运石头,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991年,很多家长都主动将孩子送到学校,学生人数增加了,需要再开设一个班,但找不到老师。
村民们帮李桂林、陆建芬老师修补了简陋的宿舍后,他们夫妇住进了学校,二坪小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小学”。
李桂林夫妇成为了当地群众心中最受尊敬的人,人们纷纷把蔬菜、柴火和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大米、腊肉送到李老师家中,保证了他们夫妇生活的必须。
李桂林老师夫妇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教学工作上,用彝汉双语开展教学,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二坪村缺医少药,他们就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从县里买些治感冒、拉肚子的常用药品放在学校里,以备学生有个头疼脑热。
1995年,李桂林老师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
1998年,李桂林老师在乡人代会上提出改善二坪小学的办学条件,重新修建教室和住房。
不久后,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的组织下,全村群众不顾山高路远,从遥远的大渡河边往大山上背水泥13吨,从山上运岩沙107吨,有的群众背磨破了,有的脚扭伤了,但他们毫无怨言。
2000年,漂亮的新学校建起后,夫妻两人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管理、教学工作中去,学生成绩年年在全片区名列前茅。
一晃19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彝家孩子在这所山巅学校里打开了知识的窗口,踏上了文化的阶梯。
回复该发言
朱执中:中国最后的私塾先生
查看全部感人教师事迹
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天梯”学校:从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出发,过吊桥,走羊肠小道,爬山崖,攀木梯,从山脚到村里,单程就要走3个多小时。
他们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斯大桥乡二坪村小学的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
二坪村位于大渡河畔的山顶上,海拔1800米,有105户437人,这里交通闭塞,山高路险。
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同时被甘洛县乌斯大桥乡党委、政府办教育的诚心所感动,李桂林答应先到学校看看。
李桂林老师刚到学校时,二坪小学非常破旧,他与村民一道,修桌凳,漆黑板,带领学生平整操场,背运石头,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991年,很多家长都主动将孩子送到学校,学生人数增加了,需要再开设一个班,但找不到老师。
村民们帮李桂林、陆建芬老师修补了简陋的宿舍后,他们夫妇住进了学校,二坪小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小学”。
李桂林夫妇成为了当地群众心中最受尊敬的人,人们纷纷把蔬菜、柴火和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大米、腊肉送到李老师家中,保证了他们夫妇生活的必须。
李桂林老师夫妇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教学工作上,用彝汉双语开展教学,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二坪村缺医少药,他们就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从县里买些治感冒、拉肚子的常用药品放在学校里,以备学生有个头疼脑热。
1995年,李桂林老师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
1998年,李桂林老师在乡人代会上提出改善二坪小学的办学条件,重新修建教室和住房。
不久后,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的组织下,全村群众不顾山高路远,从遥远的大渡河边往大山上背水泥13吨,从山上运岩沙107吨,有的群众背磨破了,有的脚扭伤了,但他们毫无怨言。
2000年,漂亮的新学校建起后,夫妻两人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管理、教学工作中去,学生成绩年年在全片区名列前茅。
一晃19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彝家孩子在这所山巅学校里打开了知识的窗口,踏上了文化的阶梯。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