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经理人张春景
并非人人都有甘做“将”的魄力与操守。陈晓的倒戈“夺权”更是说明了控制权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都是充满了致命诱惑力。从亚细亚传奇到安信信托重组,经历数十年,张春景带领数家企业走出泥沼,这些企业大多带着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烙印。当同行者大多离去或者另立山头,她依然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打理着一个又一个出资人交给她的企业。
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安信信托董事长张春景是个典型的职场女性,她对于事业的理解,与罗素颇为相似。她的经历一眼望去如江,处处暗礁时时波澜;细细品来如茶,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与管理企业融合,诠释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道义与责任。
对与职业经理人责任与道德的讨论并非始于国美大战,却在国美大战的诱发下日渐白热化。在多种因素促发下导致的国美大战,比任何商战小说、电影等艺术作品更为精彩,更重要的是,陈黄之争成为中国家族企业出资者与职业经理人之争的典型样本。同时,陈晓从道义上的“背叛”也使得本已如履薄冰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再次陷入“道德陷阱”的泥潭。
针对职业经理人这场权利与道德的争斗,黄光裕与陈晓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各路专家也纷纷高谈论阔发表观点看法,然而,真正能够洞悉职业经理人生存现状的,是职业经理人他们自己,真正能够对职业经理人与出资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描述清楚的,也是利益相关者之外的职业经理人他们自己。
张春景是一个颇为传奇的女性,早年在亚细亚陷入债务危机之时,临危受命处理残局,随后又历经湖北金环、安信信托等公司,始终以一个“救火员”的身份处理企业的疑难杂症,再将“痊愈”的企业交付到出资方手中,她创造财富却所得甚少,熟悉她的人称她“愚女子”,她却认为,“最珍贵的东西都是无价的。”
当唐骏作为一个图腾形式的职业经理人褪去光环,当陈晓挑战了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底线,张春景作为一个非典型性的职业经理人案例,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存智慧。
谁人不识张春景
能够采访到张春景颇费了一番周折。
早在安信信托重组之初,这个大股东派过来的掌舵人便成为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但张春景始终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未曾接受过任何媒体的专访。迄今为止,唯一被媒体多次采用的发言,仍然是在2008年刚上任安信信托董事长第二年说的一句话,“即便是‘过渡期’也要负起责任。”
《证券日报》记者曾数度试图采访这个低调的女董事长,但是一直未能如愿。今年中秋节前夕,张春景获得中国证券企业家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第一名,记者获悉后,终于在颁奖会议现场将其堵个正着。也许是记者的态度感动了这位女性董事长,终于答应接受记者的专访,而这名具有传奇般经历的“职业董事长”也讲述了她的非典型性职场经历。
走进了解张春景,会发现她是一个很健谈,也很干练的女性。对于当天获得的奖项——中国证券企业家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第一名,张春景表示很意外,“其实安信信托是一个非银行金融机构,并非证券行业,能获得这个奖,我真的很意外。”既然获得了这个奖,也就说明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在谈到感受的时候她坦诚,“很意外,很感动,也很有压力。意外就是没想到,感动就是广大投资人和社会各界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正是压力所在,自己要做更优异的业绩对社会、投资人回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