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皖江城市带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定位的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更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划,是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协调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 2,空间布局:皖江城市带区位优越,与长三角地区相接,800里皖江一、二级岸线总长近600里,干流岸线利用率目前只有11.3%,开发潜力巨大。应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形成“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
3,针对国内国际的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从发展的需要和过程看,皖江地区的三大产业按总量排序应从目前的二、三、一逐步调整为三、二、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这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转变。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现代化是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必须有比较发达的信息服务业,为科技事业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高投入和高风险的产业更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因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应为加快对新兴部门的建设,进一步改造传统部门实现布局转移。根据安徽初步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GDP超过2万亿,以此测算,GDP年复合增速超过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安徽2008年城镇化率40%,“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55%;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投资需求将强劲增长。
4,一核两翼投资逻辑及行业选择:皖江城市带未来的增长将围绕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伴随产业转移的是,城镇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投资机会的选择在于“一核两翼“,即以产业转移为核心,城镇化和工业化为两翼,寻找产业转移的方向,选择政策大力支持、能够充分发挥皖江地区要素优势和产业优势、未来具有巨大成长空间的行业作为配置的重点,主要是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交运物流、消费和原材料。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