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兴面馆
———几块钱就能吃到的最经典苏州面食

起得这么早,对我而言简直是折磨。不过,吃面得赶早,“头铺”汤水最清,面也最筋斗。
最“吃价”的要算“三虾面”,“三虾”的意思是虾脑、虾仔、虾仁。这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一年中,少有几天可以吃到。三虾面用的是河虾,这河虾只有在春天时才最符合虾脑、虾仔都饱满的要求———过了这个季节,就得再等上一年了。

汤底很清,面顶浇上炒好的虾脑、虾仔、虾仁,热腾腾地上桌,用筷子轻轻搅动,和着面一口啜进嘴里,鲜美无比。
听《苏州》杂志的陶文瑜先生讲起个段子,说早年物价飞涨时,曾有苏州的面馆老板,亲自站在门前向来往的客人拱手作揖,为什么———朋友让我猜……恰恰不为感激客人的光临,而是请求客人不要吃他们的肉丝面,因为肉丝面只卖5角,而肉丝的成本早已突破1块钱,老板为保“招牌”,岂肯掉身价,于是只能硬撑着。
方位:十全街(有多家分店)同类餐厅链接:陆长兴、同德兴、五芳斋
苏州美食之 小吃
好人民间小吃
———最少见的粗粮选择

我见碧凤坊里属它生意好,于是就闯了进去。
“好人民间小吃”是川味的,店堂的设计有些“巴国布衣”的风格,木凳、木桌、木栏倚着大树。吃食有好几个系列:米粉、小吃和炒菜,用的是老百姓世代流传的“土”小吃和五谷杂粮,改良过的山粮窝窝头细腻香甜,入口即化,还有些淡淡的奶香;蜀南叶儿粑,糯米的皮子,馅是四川特有的芽菜,拌上肉末,香脆得很。

方位:观前街(碧凤坊)同类餐厅链接:近水台(人民路接驾桥)
新聚丰
———最地道的苏州菜

去“新聚丰”吃饭,是因为画家叶放先生竭力推荐的,他经常带些台湾朋友来此用餐,而且有趣的是,他对菜名的记忆力好得惊人,一口气背出11个菜名。待我坐进饭店,手捧菜单时,这些都得到了印证———招牌菜恰好是11道。
吃过不计其数的清炒虾仁,可这里的清炒虾仁原料之纯正是少见的———用的全是小指甲般大小仔虾仁,一只只新鲜剥的,不像本帮的清炒虾仁,功夫全在上浆冰冻,这虾仁仔是绝不进冰箱,也绝不过夜的。卖48块,实在是亏了。
至于“蟹粉豆腐”,我猜,得谢谢叶先生这熟面孔的订座,因为硕大的蟹黄几乎铺满了豆腐的表面。“母油船鸭”的“母油”,老板娘说是加工过的高级酱油。“船鸭”还是头回听说———小河中跟着拖轮游弋的鸭子,不吃饲料专吃水草的,很“健硕”。大家先是推说吃不下,可一动筷就收不住了,鸭肉溢香酥软,毫不油腻,没曾想,最终成了桌上消灭最快的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