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暴蔓延高知家庭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据广东某市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发生家庭暴力的548户家庭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11户,占20.3%;公务员家庭72户,占13.1%;月收入2000元以上家庭88户,占16%。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来,家庭暴力像传染病一样,正在向高学历、高收入家庭蔓延。全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
这是去年发生在上海的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一对夫妻,有着令人称羡的工作,一个在交通银行,一个在西门子公司,受过良好教育的典型白领家庭。有价值200万元的房子,有两辆私家车,还有一个19个月大的儿子……这个在外人眼里似乎很完美的家庭,在11月11日凌晨分崩离析。夫妻因闹离婚,矛盾升级,丈夫将妻子掐死后跳楼身亡,留下一个19个月大的儿子……
传统观念中,家庭暴力是上不了台面的“家务事”,更别说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由于这一错误认识,以及法律救济途径的缺失,使得众多受害人生活在痛苦、愤怒和恐惧之中。然而,我们必须直面一个事实:家庭暴力是存在,或许你我就是其中的施暴者,或是其中的受害者。
究竟哪些行为已经算为“家暴”了呢?近日,生活周刊联合某网站发起了“家暴调查”,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普遍将家庭冷暴力提上了日程。“感情背叛,有婚外情”、“长期不和配偶说话”、“当着配偶的面与情人打电话或者聊天工具聊天”、“性惩罚”等成为网友们普遍认为的家庭冷暴力行为。
家暴和学历无关
“在富于品位、格调高雅的居室里,却像在看一幕幕发生在医生丈夫与教师妻子之间的‘恐怖电影’”。中国首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辗转大半个中国放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剧最大的“卖点”之一在于,恶魔一般的施暴者——安嘉和医生竟然是一位外表温文儒雅、事业有成、受同事尊敬的高级知识分子。
艺术是源于生活的一个缩影。的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家庭暴力在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了25.4%,而家庭暴力的施虐者也正呈现“高智商”的趋势。在33.9%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知识分子至少占了四分之一。显然,家庭暴力这种行为并未因为当事人的学历递增而呈现反比。
这样的观点也在生活周刊联合51.com发起的一次“家暴调查”中得到印证。在参与调查的431名网友中,有67%的网友认为“家庭暴力与学历无关”。网友“红太狼”表示,家暴与学历没啥关系,主要和个人的自身修养有很大关系。也有网友认为家暴与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网友“雨儿”说,“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是和他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有关系,跟学历一点关系都没有,再高的学历,生活环境不好,就会影响这个人。但是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学历不能说明一切,但是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犯错误的几率更大。
学问大却未必修养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婚姻法学研究会会长巫昌祯认为,家庭暴力不是没文化的代名词,知识分子施暴犯罪并不奇怪。男尊女卑的潜在意识、男人对女人的独占心理是一代代遗留下来的观念,十分顽固,很难一下子改掉。据调查,在当代大学生和大学老师中间,要求女孩子谈恋爱要从一而终的也不在少数,因恋爱不成而杀人的案例也有。在研究生当中,推崇“男子汉形象”、认为“打是教育”的也有不少。实际上,所谓“男子汉”,往好里说,是英雄气概,说不好听的,就是夫权思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