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数城市房价重新抬头是本论调控的诱发因素。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房价监测数据显示,在最近的一周内(9月20日-26日)多数城市楼市成交价格环比上涨,其中杭州、上海商品房成交均价周环比上涨幅度达到11%,其他城市亦有不同程度上涨。
提高首付比例将同时抑制投资性和自住购房需求。虽然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抑制投资性需求,但与之前差异化的贷款政策不同,此次调控提高商品房首付比例不仅抑制了投资性购房,同时由于提高了买房的资金门槛,对自住性购房需求同样具有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尚无住房空置率数据,但无疑商品房购买群体中确实存在大量的投资客。例如有媒体报道称,9月初,在北京朝阳区望京刚刚开盘售罄的首开国风上观小区外房屋中介销售信息中,已有很多该楼盘的毛坯房挂出来二手出售,总价比开盘高出10万至30万不等。如此迅速的转手显然非自住购房者所为。
保障房政策对房价抑制效果有限。虽然在本次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之前的十余天左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刊出消息要求进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地保障房9月底前必须全部开工,年末建成或基本建成的须达到60%以上。住建部出台该政策意在增加房屋供给,从而与上述调高首付款比例抑制购房需求形成配合,以此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但在中国目前首次购房年龄仅为27岁,“婚房”、“不动产”等牢固传统观念盛行之下,一方面,廉租房这样的公共租赁住房难以满足老百姓“安居”的最终愿望。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的目标人群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而商品房购买力人群主要集中于中高收入家庭,因此,实际上经济适用房的推出并不能满足这一部分的有效需求。进一步,对于保障性住房而言,由于其目标人群为中低收入家庭,其还款能力较为有限,房价下跌还会带来类似次贷危机的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保障房建设还是提高首付比例对房价抑制效果有限。对于提高首付比例而言:由于目前房价上涨仍以一线城市为主,提示我们该地区房价更多的受到地理位置的稀缺性,房屋的替代性不强影响,再者,如果房价小幅回调,首付比例提高的抑制作用又将因为购房款的减少而消失,并将带来成交量的重新放大。目前中国经济正从危机中开始逐步复苏,在经济增长逐渐企稳,市场存量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房屋价格上涨亦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