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北京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慢慢有了初夏的味道,和往年相比有点反常的凉爽,除了天气外,北京的房价新政今年同样惹人关注。
自5月初《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条”)出台后,北京、深圳、青岛、海南、天津、西安等地已经相继公布了落实房产调控的实施细则,政策普遍提出对于第三套房贷的限制,居一线城市涨幅之冠的北京出台的政策是最严厉的。
对于去年以来北京房价的疯涨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没有看过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房价可以在一年内涨幅达到50%~100%,而且其与北京大多数居民平均年收入涨幅完全不成比例。
曾有报道称,去年北京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年收入达到10万元~30万元,北京房地产的火爆可见一斑。
北京针对“国十条”落地政策是近几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严厉的政策组合,涉及到政府监管、金融政策、交易税费、土地交易、房源供应等多方面。
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京12条”)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希望降低投资和投机购房来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
本轮北京房价领涨全国是造成北京出台最严厉实施细则的首要原因,其中广泛讨论的是,在北京同一家庭只能够新购买一套商品房,不分本地和外地,每个家庭新购仅限一套。在市场上目前北京尚没有开征住房保有环节房产税的消息,对于单个家庭限购政策应该是对房市炒房需求的一个相对压制。
在北京颁发的实施细则中,还提到相关金融机构可通过房屋交易权属系统数据来认定第二套房,原来交易系统与金融系统不联网导致的二套房享受一套房优惠的问题被解决了。
如果房产税出台,通过房屋交易权属系统数据认定产权关系也可以给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依据来征税。这对炒房客的心理和投资方向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其实造成北京房价疯涨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最基础的原因还是社会投资没有消化的方向。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投资清单,去年四万亿元投资中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分得400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10%。
投资比重最大的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达到1.5万亿元,占总投资的37.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为1万亿元,占了总投资的四分之一。用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为1500亿元,不到总额度的4%。通信、3G和三网融合等新经济主题在其中基本没有投资。
政府投资针对“新旧经济”明显的冷热不均对于社会投资导向明显,政府投资增长步伐过大的同时,企业投资因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还处在一个“冷冻到解冻”的时期,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针对实业发展或者说针对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行业进行投资,回报就会相对较低。
受到政府基建投资追高的影响,京沪房价一直是标杆,特别是北京“商转住”的项目很多,涨幅惊人,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人在北京一直有“不能疯狂炒作房地产”,但“要选好地点炒、在北京买房不会亏、房子不会没人接盘”等观点,民间资本趋利避害自然就会追捧房地产市场。
“京12条”虽然对家庭买房数量做了限制,但还不能解决社会投资消化方向的问题。地产的泡沫有多大应该说是在通胀预期加大的前提下,如何消化社会投资的一个经济学难题。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