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并不令人十分意外,因为越是处在弱势状态的人,越容易将自己的问题归因于别人,找替罪羊是本能的反应。意外的只是,奥巴马政权实在是太过弱势了,不仅经济团队闹着“分手”,而且财长盖特纳更是在国会山弄得灰头土脸,受连累的是中美关系,从年初折腾到年尾,没个消停。

华盛顿的“皇帝新装”
祸起奥巴马的弱势。像皇帝的新装一般,大家都知道人民币汇率鼓噪主要源于美国国内政治的考虑,议员们纠结的是连任,总统先生纠结的是支持率。
耐人寻味的是,奥巴马上任伊始,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尽管那时人民币并没有升值。那个时候,奥巴马还无法想见经济会低迷这么久。
金融危机是让政客们不好意思再提人民币汇率的另一个原因。当时,美国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谈论一度少了许多,政客们也普遍意识到金融危机是纯粹的美国国内问题,是资本家的贪婪、政府的金融监管不力等因素所致。在奥巴马执政初期,从白宫到华尔街,也曾经像模像样地总结过金融危机的教训,自检自查了一段时间。
但遗憾的是,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像他的大手笔那样达到目的,失业率不降反升,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见踪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国内的政治压力,挽救日渐凋零的支持率,奥巴马不惜铤而走险,以中美关系为代价,将矛头指向了人民币汇率。
奥巴马的转向,让国会山里的反华者和恐华者如久旱逢甘霖,也为那些夕阳产业的游说者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很快地,一股将人民币汇率当做美国经济不举的替罪羊的政治力量汇聚到了一起,而两党也难得地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杀气腾腾也兴致勃勃地奔向11月2日(中期选举日)。
“人民币问题”的“崛起”,折射出美国经济的虚弱。仅仅在4年前,同样是中期选举,同样是两党混战,但人民币汇率乃至中美关系却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由于感受不到来自民众和利益集团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政客们也懒得在人民币汇率这样与美国经济有着莫须有关系的问题上与中国周旋,因为不吸引眼球,也比较费力不讨好。
但时过境迁。就像美国经济学家所坦言的那样,过去十几个月中,美国经济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进一步恶化了。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他们对经济的最直接感受是来自就业情况,现在不必说,他们的所见所闻都让他们倍感沮丧:不仅失业率到达高点,而且持续失业时间现在已经达到了战后历史上的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各怀心腹事的政客们,以民生的名义,冠冕堂皇地将人民币汇率这只摆弄了N次的“替罪羊”再次拎了出来,以期掩饰他们“拯救美国经济”的乏力和无能。看看美国国会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的听证会,就知道什么叫政治“话剧”了。
美国媒体也跟着起哄。《纽约时报》就以《中国、日本、美国和人民币》为题,发表文章对奥巴马政府施压,要求其对华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只是只字不提当年日元升值的后果。而《华尔街日报》更是拿出专门的版面探讨人民币汇率问题,以求与国会和政府三剑合一。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