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专栏作者 郭建龙
一位台湾友人专门研究两岸科技政策和科技环境的对比。他问了我一个大家都想过的问题:“大陆的科技企业中为什么出不了台积电和联发科这样真正具有技术竞争力的企业?”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有多重答案,诸如生存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然而他却给出了一个别人肯定不会选择的答案:“这是因为大陆的企业活得太舒服了。”
对于他的答案,我感觉有些相熟,又有些不明白,于是他进行了解释。
目前大陆的技术型企业如果放到台湾,大部分很快就熬不过死翘翘了,原因是,它们的技术实力不足以赢得客户。
而这样的企业在大陆却活得很好,原因很简单:大陆林子太大,适合任何鸟类的生存。通过非技术手段简简单单就可以赚取上千万的利润,又有什么动力去进行技术竞争呢?
相比来讲,台湾的人口只有几千万,市场容易饱和,一旦产品技术不过关,立即被淘汰。他认为,技术的进步是逼出来的,如果有其他渠道获得利润,就不会走这条刀山火海之路。
所谓“其他的渠道”有哪些?大致可以包括三类:
第一类叫走营销,最典型的就是电视购物,即便大家都知道电视购物的质量是最没有保证的,价格是最离谱的,但只要配上煽动性的文字和几个半裸的美女,总会有人乐于购买。
第二类叫吃皇粮,垄断国有企业是也,最典型的是中移动。这里只说到了年关它怎么赚钱,人们用手机发出一条条祝福短信,按照每人发二十条计算,全国十亿人就是两百亿条,每条一毛钱,当天依靠短信收入,中移动就获得二十亿的收入。有这么舒服的赚钱渠道,难道它会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要知道移动互联网是可以替代短信的),用更廉价的流量费把它的短信业务挤死?当然不可能。毫不客气地说,在中移动的抑制下,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已经落后了一代。
还有第三类,叫蹭皇粮。这类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蹭皇粮
所谓蹭皇粮,指的是企业本身并非国企,但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机构、国有企业的采购或者二次外包,也就是说,仰仗皇粮再分配活着的那些民间企业。俗话说,“有人吃屎,有人舔渣。”吃屎的是吃皇粮的,舔渣的就是蹭皇粮的。
本来,国企已经指望不得,创新需要依靠民企,但如果民企以蹭皇粮为目标,这些企业的收入就不再依靠技术进步,而是依靠关系,按照台湾老兄的说法,它们也没有动力进行任何的技术革新。
上述三个类别,如果要按比例大小进行划分,那么:1,所有的企业都在走营销,但成功者不多;2,只有少数能够根据血统吃皇粮,但它们的垄断性质决定其影响很大;3,至于蹭皇粮的,虽然他们很少受到关注,却越来越成为了主流,沉默的大多数。
在it业勃兴之初,这类的企业并没有显山露水,那时人们谈论的是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这样依靠市场起家的企业,然而随着it业越来越被认可,各种能够蹭到皇粮的人来到了这个行业,这类企业就越来越占多数了。
到现在,放眼望去,市场上所谓的技术型企业大部分已经成了蹭皇粮的企业,自然,技术革新也就无望了。
更重要的,它们现在又几乎垄断了国内上市权(创业板上市权),对于技术创新非但没有帮助,甚至直接造成了打压。
记得创业板推出之初,互联网专家谢文(博客)就不断地制造不和谐之音,批评创业板非但没有择优而取,所选择的反而都是关系企业,就是这个意思。
我简单地把蹭皇粮分了几类进行探讨。每一类,至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辨别的依据,这些例子大部分存活至今。
第一类:蹭行政的皇粮
一张采购单可能价值五千万。
回复该发言
看企业如何蹭皇粮
2 回复:看企业如何蹭皇粮
Tziiny92010-10-09 12:17:56 发表
这是我在云南旅行时发现的一个例子。那儿的小旅馆在管理部门的要求下,必须购买一套软件,这套软件的出品人是一个叫金硅的公司。
我简单地计算了一下,每一个小旅馆要交4600到5000元的费用,换取一套软件和一个扫描仪。扫描仪的价格大约在300元左右,因此,这套软件的价格在4000元上下。
云南省有129个县市级单位,而每个县市级单位内都有若干个小镇,每个镇的小旅馆都不下十个,在县内不会少于几十个。我们假设每个县的小旅馆数目是100个,这绝对是最低限度。这样算来,4600*100*129,仅仅这一套软件,就能卖到5160万元!
我借机检查了一下这份软件,很不幸,它只是连接了一下远程数据库,填写几个简单表格,没有什么安全措施,任何人得到了这份软件的一个拷贝,都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远程的数据库。整个软件非常容易做,所需的工作量不会超过20人,如果工程师的工资算2万,那么用2万元的成本博取5000万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
况且,这个软件并不只在云南省铺开,很可能是数省甚至全国推行。
金硅的例子足以和当年金惠的例子相媲美。他们反映了依靠行政资源,挣钱是多么方便。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证据,并不能断言有违规行为,但在目前的社会运营下,无疑让这些企业的日子太好过了。
另一个例子是网站备案,当我和一个茶叶商人谈话时,他决定做一个独立的网站,然而网站开通没几天,一个人打电话找到了他,告诉他网站需要备案,否则会被关闭。如果走正常的流程需要几个月,而且很可能办不下来,如果找他们,只需要几天时间,但要收取几千元的费用。茶叶商人问他们怎么做时,答案是:“我们有人。”
依靠权力变现,这些人蹭到了一份皇粮,我们不妨把这看做强加给中小企业的一份额外税收,而只要有权力管制的地方,就会存在这样的额外税收。
第二类:蹭国企的皇粮
与赤裸裸的权力相比,蹭国企的皇粮是一种相对较干净的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是创业板上市的神州泰岳。去年,神州泰岳在创业板上市时受到了很大的质疑。然而即便再激烈的人也必须承认,根据现有材料看,神州泰岳的收入是合法的,而且真的赚到了钱。然而每个人的心里又不舒服,因为神州泰岳本身没有技术含量,它的发达,只是因为傍上了大款中移动。
国有垄断企业的一个小小分支业务足够养活一家上市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给你还是给他。
今年中移动爆出了一系列的腐败案,神州泰岳虽至今没有被卷入,却屡次受到猜疑。即便能够躲过劫数,却让人看到了企业的脆弱性:它不是靠技术,而是靠“走运”获得了市场优势。
在国进民退的时代,国有企业的垄断优势越来越明显;而在it业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国有通信企业的优势也更加显著。
记得2004年手机厂商火爆的时候,很少有厂商认为自己是受制于运营商的。但如今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严重期待运营商的采购,把采购当做活下去的不二法门。每次电信公司的厂商联盟大会,各个手机厂商都苦笑着派人参加,期待着采购的蛋糕,即便他们知道这样的蛋糕是苦涩和虚无的。
在一次这样的大会上,我碰见一个小厂商的负责人,她几乎是在边开会边偷偷地哭,因为她知道,这次机会不属于她,即便如此,她也一定要参加,生怕错过了哪怕一点点分蛋糕的机会。
除了手机公司以外,移动互联网注定缺乏独立的品牌,他们大部分被电信公司绑架了,发育不完善。于是,要么选择成为了蹭皇粮的一部分,要么继续艰难的生活,甚至倒闭。
最近,在人们大喊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空中网拿掉了手机门户平台,更关注于游戏,他们知道,在现有的流量垄断模式下,想做门户已经非常困难了。
回复该发言
我简单地计算了一下,每一个小旅馆要交4600到5000元的费用,换取一套软件和一个扫描仪。扫描仪的价格大约在300元左右,因此,这套软件的价格在4000元上下。
云南省有129个县市级单位,而每个县市级单位内都有若干个小镇,每个镇的小旅馆都不下十个,在县内不会少于几十个。我们假设每个县的小旅馆数目是100个,这绝对是最低限度。这样算来,4600*100*129,仅仅这一套软件,就能卖到5160万元!
我借机检查了一下这份软件,很不幸,它只是连接了一下远程数据库,填写几个简单表格,没有什么安全措施,任何人得到了这份软件的一个拷贝,都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远程的数据库。整个软件非常容易做,所需的工作量不会超过20人,如果工程师的工资算2万,那么用2万元的成本博取5000万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
况且,这个软件并不只在云南省铺开,很可能是数省甚至全国推行。
金硅的例子足以和当年金惠的例子相媲美。他们反映了依靠行政资源,挣钱是多么方便。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证据,并不能断言有违规行为,但在目前的社会运营下,无疑让这些企业的日子太好过了。
另一个例子是网站备案,当我和一个茶叶商人谈话时,他决定做一个独立的网站,然而网站开通没几天,一个人打电话找到了他,告诉他网站需要备案,否则会被关闭。如果走正常的流程需要几个月,而且很可能办不下来,如果找他们,只需要几天时间,但要收取几千元的费用。茶叶商人问他们怎么做时,答案是:“我们有人。”
依靠权力变现,这些人蹭到了一份皇粮,我们不妨把这看做强加给中小企业的一份额外税收,而只要有权力管制的地方,就会存在这样的额外税收。
第二类:蹭国企的皇粮
与赤裸裸的权力相比,蹭国企的皇粮是一种相对较干净的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是创业板上市的神州泰岳。去年,神州泰岳在创业板上市时受到了很大的质疑。然而即便再激烈的人也必须承认,根据现有材料看,神州泰岳的收入是合法的,而且真的赚到了钱。然而每个人的心里又不舒服,因为神州泰岳本身没有技术含量,它的发达,只是因为傍上了大款中移动。
国有垄断企业的一个小小分支业务足够养活一家上市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给你还是给他。
今年中移动爆出了一系列的腐败案,神州泰岳虽至今没有被卷入,却屡次受到猜疑。即便能够躲过劫数,却让人看到了企业的脆弱性:它不是靠技术,而是靠“走运”获得了市场优势。
在国进民退的时代,国有企业的垄断优势越来越明显;而在it业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国有通信企业的优势也更加显著。
记得2004年手机厂商火爆的时候,很少有厂商认为自己是受制于运营商的。但如今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严重期待运营商的采购,把采购当做活下去的不二法门。每次电信公司的厂商联盟大会,各个手机厂商都苦笑着派人参加,期待着采购的蛋糕,即便他们知道这样的蛋糕是苦涩和虚无的。
在一次这样的大会上,我碰见一个小厂商的负责人,她几乎是在边开会边偷偷地哭,因为她知道,这次机会不属于她,即便如此,她也一定要参加,生怕错过了哪怕一点点分蛋糕的机会。
除了手机公司以外,移动互联网注定缺乏独立的品牌,他们大部分被电信公司绑架了,发育不完善。于是,要么选择成为了蹭皇粮的一部分,要么继续艰难的生活,甚至倒闭。
最近,在人们大喊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空中网拿掉了手机门户平台,更关注于游戏,他们知道,在现有的流量垄断模式下,想做门户已经非常困难了。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看企业如何蹭皇粮
Tziiny92010-10-09 12:17:56 发表
企业的形势也影响了人的选择,一位摩托罗拉工作的青年反映了这个现实。几年前,在最初就业时,一家金融类国企给了他做平台支撑的工作,但他拒绝了,选择了摩托罗拉,然而现在他又想进中移动,并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已。
第三类:非典型蹭皇粮
除了典型皇粮,还有非典型的。所谓非典型皇粮,就是它的业务并非从皇粮分得,但它靠一些无法预料的手段获得了很大的优势,也许只不过握了一下伟人的手,沾上了仙气,之后,大家就都开始买账捧他了。
最有趣的例子莫过于中星微电子的非典型皇粮。我想,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至今也不见得能明白为什么如此走运的人是他。
中星微实际上是一个面向市场的公司并在纳斯达克(2005年)上市,目前主要做摄像头芯片,然而亏损连连。至今亏损期已经超过两年,成为了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包袱公司。
然而,如果你从媒体上看,却几乎找不到它的任何负面消息。实际上,中星微一直是媒体宣传的明星企业,它举办的“星光中国芯”活动每次都能吸引大批的媒体,并不吝言辞的写出大量的赞美文章,与此同时,邓中翰本人也被称为博士企业家,当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入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每到需要的场合,就会发表一些振奋人心的讲话。如此亏损的企业,还不断声称要回归A股,并把回归看成是对国内市场的恩赐。
一方面企业巨亏,一方面步步高升,两者的反差之大令人惊愕。
其原因就在于它的非典型皇粮。
邓中翰于1999年在国内成立公司的时候,恰逢国内启动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招海龟下金蛋的时候,邓中翰的企业成为了信产部下属基金的首批(或者前几批)投资对象之一。至今,中星微的人仍然把工信部(前身是信产部)称为婆家。
由于有了政府投资的背景,让中星微立于不败之地,它成了“it界内的大寨”。我们可以称为非典型皇粮。邓中翰也很知道打民族牌,不停宣称民族的芯片,民族的产业等等,与当下人们的思潮恰好合拍。
2005年,在国家名誉的浓重背书下,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信产部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更增加了中星微的分量。
然而,从这时开始,中星微就走上了下坡路。实际上,一直鼓吹技术至上的中星微在技术上一直缺乏突破。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邓中翰归国时,他的技术还没有申请专利,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作价,而不是专利。一个没有专利的公司获得国家资助,或许说明当时是多么求贤若渴。
此后,摄像头的发展让中星微的获得了市场,但摄像头是一个小众的领域,且总有饱和的时候,一旦市场饱和,中星微陷入了困境,长期亏损。
但此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不管是媒体还是行政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中星微衰落这个现实,于是,非典型皇粮还如同馅饼一样砸在邓中翰的头上,他当选了院士、人大代表,辉煌的前途背后,那个苦涩的企业却越来越像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对于邓中翰来说并非坏事,他已经是职业政治家了。
回复该发言
第三类:非典型蹭皇粮
除了典型皇粮,还有非典型的。所谓非典型皇粮,就是它的业务并非从皇粮分得,但它靠一些无法预料的手段获得了很大的优势,也许只不过握了一下伟人的手,沾上了仙气,之后,大家就都开始买账捧他了。
最有趣的例子莫过于中星微电子的非典型皇粮。我想,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至今也不见得能明白为什么如此走运的人是他。
中星微实际上是一个面向市场的公司并在纳斯达克(2005年)上市,目前主要做摄像头芯片,然而亏损连连。至今亏损期已经超过两年,成为了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包袱公司。
然而,如果你从媒体上看,却几乎找不到它的任何负面消息。实际上,中星微一直是媒体宣传的明星企业,它举办的“星光中国芯”活动每次都能吸引大批的媒体,并不吝言辞的写出大量的赞美文章,与此同时,邓中翰本人也被称为博士企业家,当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入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每到需要的场合,就会发表一些振奋人心的讲话。如此亏损的企业,还不断声称要回归A股,并把回归看成是对国内市场的恩赐。
一方面企业巨亏,一方面步步高升,两者的反差之大令人惊愕。
其原因就在于它的非典型皇粮。
邓中翰于1999年在国内成立公司的时候,恰逢国内启动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招海龟下金蛋的时候,邓中翰的企业成为了信产部下属基金的首批(或者前几批)投资对象之一。至今,中星微的人仍然把工信部(前身是信产部)称为婆家。
由于有了政府投资的背景,让中星微立于不败之地,它成了“it界内的大寨”。我们可以称为非典型皇粮。邓中翰也很知道打民族牌,不停宣称民族的芯片,民族的产业等等,与当下人们的思潮恰好合拍。
2005年,在国家名誉的浓重背书下,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信产部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更增加了中星微的分量。
然而,从这时开始,中星微就走上了下坡路。实际上,一直鼓吹技术至上的中星微在技术上一直缺乏突破。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邓中翰归国时,他的技术还没有申请专利,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作价,而不是专利。一个没有专利的公司获得国家资助,或许说明当时是多么求贤若渴。
此后,摄像头的发展让中星微的获得了市场,但摄像头是一个小众的领域,且总有饱和的时候,一旦市场饱和,中星微陷入了困境,长期亏损。
但此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不管是媒体还是行政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中星微衰落这个现实,于是,非典型皇粮还如同馅饼一样砸在邓中翰的头上,他当选了院士、人大代表,辉煌的前途背后,那个苦涩的企业却越来越像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对于邓中翰来说并非坏事,他已经是职业政治家了。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