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冯村两限房建设工地,工地的两扇大门紧关着,大门上的对联已经面目全非,门卫说,这块地已经圈了3年了,20天前才刚刚开工。
9月底是中央要求保障房全部开工的大限。而《华夏时报》记者在走访了冯村、回龙观村、苏家坨镇等处保障房建设工地时发现,他们中有些是临时抱佛脚,刚象征性地开工,有些甚至还没有破土,“满地都是碎石、废铁。”
不仅如此,北京保障房的投资进度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前7个月的保障房成交量同比也呈下降态势。
其中有缺钱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而地方政府的“捆绑销售”,疑向承建单位输送了价值不菲的利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承建单位绝大多数都是国企,尤以地方国企为最,地方政府既得口碑又得政绩,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保障房“暗缓”
9月底,北京市建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已经按照中央要求实现了保障房全部开工。
而一个月前的8月22日,北京市建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供应土地1123公顷,完成全年任务90%,新开工11.6万套,完成全年任务的85%。
“一个月内开工15%,是件很容易的事,关键看你怎么定义‘开工’。”一位多年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挖个地基、打个桩,也叫开工,其中的尺度很宽泛。”
北京就有多处如这位人士所说的“开工”项目。上述门头沟区的冯村两限房建设工地踩着时间点开工,显然大有学问。
公开的资料显示,2007年12月18日,华润置地(资料、论坛)(武汉)发展有限公司拍到冯村一期居住项目,成交价为15亿元,该地块总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左右,配建3万多平方米的两限房。而记者发现,两限房工地对面的商品房项目的建设进度明显快于前者。
从工地出来的一位身着“中航工业”字样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门卫所说的情况。“现在正在建桩子、挖地基,刚开始,建设的速度不快。”他说,这个项目主体楼房的建设最终还是由华润置业来做,中航工业只是负责前期的基础工程。
而预计2011年开盘的这个项目,该工作人员称,按照现在的建设进度,明年下半年能封顶就不错了,开盘时间恐怕要延迟大半年。
9月底,本报记者还走访了回龙观村保障房工地,情况与冯村类似,工人们正在挖地基,工地上还是一片空地。进度最慢的要数海淀区苏家坨镇经适房和廉租房,那里刚刚拆掉房子,地基还未开挖,满地都是碎砖块,工人正忙着运走废弃的钢筋。
除了工程进度“暗缓”,北京保障房投资的进度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开发投资214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53%,而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则完成了4700亿元的投资额,占全年计划的60%。
此外,尽管今年前7个月保障性住房成交量为去年全年成交量的56.67%;而实际上,今年前7个月北京保障性住房成交量平均每月为1769套,低于去年平均每月1821套的水平,这意味着保障性住房成交量并没有明显提高。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