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学生王佳第一次见到“蚁族”这个词是在网上,她当时的感受是“震撼”。
“千里之行颠覆了我们之前设定的一些观点。
队员马楠说:“我们发现‘蚁族’并不像传说的那样痛苦迷惘。
实践队11名队员以租房为名,暗访了北京唐家岭、上海小月河等“蚁族”聚居区,并与“蚁族”交流。
“‘蚁族’现在虽然成为大众话题,但实质仍然是小众问题。
参加实践的郭子嘉同学说:“经过这次实地调查‘蚁族’的生活状况,跟‘蚁族’零距离接触,和他们聊生活、聊未来,我发现‘蚁族’的现状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样。
“我们发现他们并不愿意被称为‘蚁族’。
实践队队员还认为,由于资历有深浅、能力有大小、学识有高低,人们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有差异是正常的。
实践队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或许是“蚁族”出现的因素之一。
据实践队队长陆辰介绍,虽然目前关于“蚁族”的讨论热热闹闹,但真正从大学生或者毕业生角度思考“蚁族”问题的资料偏少,这次调查的初衷正是实地感受“蚁族”的生活,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支实践队还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做了问卷调查。
尽管如此,调查反映出一个“有趣的矛盾”:在旁观者眼中,“蚁族”的生活条件过于艰苦,大学生并不想成为“蚁族”。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