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控风暴愈演愈烈,而李泽楷旗下的香港盈科集团(以下简称盈科)及其下属公司俨然已经成为这场风暴中的主角。
3月10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发出了一则“关于国土部挂牌督办5宗地处置情况”的公告,北京启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盈科下属地产公司)在北京朝阳区工体北路4号地的项目由于捂地不开发,被国土局处以地价款1%即520万元的罚款,同时暂停启夏公司及原股东盈科及其下属公司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3月19日第四次提出“严禁别墅供地”等举措;3月22日国土资源部提出,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各地要明确并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总量,房价上涨过快、过高的城市要严控向大套型住房建设供地……“土地调控已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总监陶琦说。而盈科则在这场调控风暴中首当其冲。
事发一周后,盈科旗下地产公司盈科大衍给《数字商业时代》记者的回复依然是公司还不了解此次事件的具体情况,已经派高层赴北京调查具体情况。
为什么是盈科
不仅仅是李泽楷的盈科,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黄)也曾经在北京栽过跟头。
2006年年底,和黄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逸翠园第一期交房时由于质量问题被业主曝光,最终和黄对这批房子进行了整改。李嘉诚旗下另一家地产公司长江实业的北京负责人郭子威表示,和黄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深耕内地多年,实际上已经内地化了,而质量问题是内地房企在项目上的“常见病”。
不过,当时和黄的问题更像是水土不服,而不是因为内地化而出现的问题:验房师在对逸翠园进行验房的时候,发现质量问题之一是逸翠园的房子居然不保温;而业主最初意识到逸翠园的质量问题是因为逸翠园的空调供应商与和黄交恶,向业主举报称逸翠园的房子里所配备的空调功率不能满足其面积的需求。
盈科拥有的写字楼盈科中心早在1998年就已经落成,如果说这家已经进入北京10余年的公司会水土不服,恐怕很难有人相信。
在业内人士看来,盈科在北京被罚并不是水土不服,更像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我们是外来的,就应该低调点、老实点。”一位在北京多年的香港地产职业经理人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盈科所遇到的问题是没跟上形势:“过去,我参加活动,记者一听我是香港口音,一大堆人围上来跟我换名片,现在没人介绍都没几个人理我了。过去内地地产学香港,香港人在内地哪里都吃得开,现在内地觉得香港模式不好,‘香港’两个字也没那么值钱啦。”
“过去对外资是超国民待遇,后来在某些领域逐渐平等了,现在在一些方面又开始排斥外资了。”华高莱斯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衍奎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颁布修订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于2007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此目录,中国将有选择性地利用外资。在这次修改中,房地产业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包括土地成片开发;高档宾馆、别墅、高档写字楼和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经营;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及房地产中介或经纪公司进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范围。
2009年12月,一批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共34家企业致信中国政府的三个部委,抨击了政府以产品本土创新比例的高低来决定其在政府采购中优先次序的做法,称这是歧视外国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中国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能力已经相对过剩,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引导外资在更高端的领域和我们一起发展。
进入内地10余年的李泽楷或许没有意识到,作为外资企业,盈科的地位与它当时刚刚进入中国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外资在地产业投资已经不那么受欢迎了。
回复该发言
北京“地”震 “震中”盈科
2 回复:北京“地”震 “震中”盈科
jayz04152010-10-09 21:39:37 发表
或有“转圜”余地
工体4号地的拍卖曾经被誉为“2006年第一拍”,盈科当时以5.11亿元的天价拍下这块地,引起业内轰动。然而如今当盈科因为这块地而深陷风暴中心的时候,似乎关心的人并不多,除了为数不多的几篇媒体报道外,似乎并没有人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对业内没什么影响,囤地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不关注。”一位开发商对记者表示,但是话锋一转,“从法理上说,这种处罚是有瑕疵的。政府卖给人家的是7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70年内土地怎么用就是人家的自由。”虽然这位开发商自称不关注此事,但是从他后面的回答来看,他对这件事也并没有他表示的那么漠不关心。
虽然盈科已经被罚,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只是暂时禁止盈科在北京拿地,并没有将盈科置于死地。看起来,“敲打”的意味更重于“处罚”。
记者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询问在什么条件下会解除对盈科的暂时禁止,工作人员以最近国土局内部忙于学习上级精神为由委婉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抛开“捂地不开发”事件本身,李泽楷本人的做事风格也备受争议。李泽楷作为新式商人的行事风格比他的父辈更加直接而不计后果。不少人相信李泽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与李泽楷曾经有过合作的软银金融集团CEO北尾吉孝对外声称:“我觉得Richard Li(李泽楷的英文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这是他做事的作风,并不是我的作风,我当然也希望赚钱,但更希望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我与Richard Li的作风并不相同,日后我不会与他有任何合作。”李泽楷自己也曾经公开表态:“只要有钱,那就没问题。”
盈科中心、甚至盈科本身都曾经被李泽楷意图出售。在李泽楷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李泽楷每次都能够全身而退,却树敌甚多。包括此次将工体4号地出让给香港瑞安建业,并且获利2.35亿港元。这种纯粹的“炒地皮”式的投机,引发了北京地产业内人士和媒体的不满,工体4号地的转手被央视《经济半小时》点名批评,潘石屹等北京地产业界大鳄也在节目中表达了自己对囤地行为的不满。
盈科大衍也曾澄清,工体4号地项目签订合同后,盈科大衍于2006年4月起委托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与施工研究,并于2007年7月开始前期施工准备及土地开挖工程,并未将项目闲置。之所以开工后进展缓慢,一方面缘于建筑设计及审批花费的时间超出预期;另一方面,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项目被迫暂缓。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辩解早已被愤怒的舆论所淹没。
与盈科获利、业界和媒体的激烈反应相映成趣的是土地监管部门一贯不准开发商捂盘囤地的“三令五申”。有媒体评价,李泽楷的这种行为让土地监管部门很“尴尬”。
“李泽楷也不是白给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顶着“李嘉诚次子”、“小超人”光环的李泽楷目前已经派人来北京调查此事。而在这位业内人士口中,香港来人的目的则是“公关”。“这次很可能又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回复该发言
工体4号地的拍卖曾经被誉为“2006年第一拍”,盈科当时以5.11亿元的天价拍下这块地,引起业内轰动。然而如今当盈科因为这块地而深陷风暴中心的时候,似乎关心的人并不多,除了为数不多的几篇媒体报道外,似乎并没有人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对业内没什么影响,囤地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不关注。”一位开发商对记者表示,但是话锋一转,“从法理上说,这种处罚是有瑕疵的。政府卖给人家的是7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70年内土地怎么用就是人家的自由。”虽然这位开发商自称不关注此事,但是从他后面的回答来看,他对这件事也并没有他表示的那么漠不关心。
虽然盈科已经被罚,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只是暂时禁止盈科在北京拿地,并没有将盈科置于死地。看起来,“敲打”的意味更重于“处罚”。
记者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询问在什么条件下会解除对盈科的暂时禁止,工作人员以最近国土局内部忙于学习上级精神为由委婉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抛开“捂地不开发”事件本身,李泽楷本人的做事风格也备受争议。李泽楷作为新式商人的行事风格比他的父辈更加直接而不计后果。不少人相信李泽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与李泽楷曾经有过合作的软银金融集团CEO北尾吉孝对外声称:“我觉得Richard Li(李泽楷的英文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这是他做事的作风,并不是我的作风,我当然也希望赚钱,但更希望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我与Richard Li的作风并不相同,日后我不会与他有任何合作。”李泽楷自己也曾经公开表态:“只要有钱,那就没问题。”
盈科中心、甚至盈科本身都曾经被李泽楷意图出售。在李泽楷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李泽楷每次都能够全身而退,却树敌甚多。包括此次将工体4号地出让给香港瑞安建业,并且获利2.35亿港元。这种纯粹的“炒地皮”式的投机,引发了北京地产业内人士和媒体的不满,工体4号地的转手被央视《经济半小时》点名批评,潘石屹等北京地产业界大鳄也在节目中表达了自己对囤地行为的不满。
盈科大衍也曾澄清,工体4号地项目签订合同后,盈科大衍于2006年4月起委托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与施工研究,并于2007年7月开始前期施工准备及土地开挖工程,并未将项目闲置。之所以开工后进展缓慢,一方面缘于建筑设计及审批花费的时间超出预期;另一方面,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项目被迫暂缓。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辩解早已被愤怒的舆论所淹没。
与盈科获利、业界和媒体的激烈反应相映成趣的是土地监管部门一贯不准开发商捂盘囤地的“三令五申”。有媒体评价,李泽楷的这种行为让土地监管部门很“尴尬”。
“李泽楷也不是白给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顶着“李嘉诚次子”、“小超人”光环的李泽楷目前已经派人来北京调查此事。而在这位业内人士口中,香港来人的目的则是“公关”。“这次很可能又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