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6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接受美联社和路透社记者专访,就外媒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于当前的气候变化谈判,解振华表示,天津会议是今年第四次工作组谈判会议,也是坎昆会议之前最后一次正式谈判会议。中国政府主动承办此次会议,目的是希望通过增加两工作组谈判次数,维护公约、议定书的主渠道地位,为年底的坎昆会议取得全面、平衡的积极成果做出贡献。解振华表示,目前国际气候谈判最大的障碍在于发达国家缺乏达成广泛共识的政治意愿,缺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诚意。希望各方通过本次会议和坎昆会议,努力缩小分歧,为明年底举行的南非会议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奠定基础。
关于长期目标和峰值问题。解振华表示,哥本哈根协议形成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C以内的政治共识。温升是影响人类的关键因素,确定温控目标是基于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考虑,具有科学性。关于对温升的评估与监控,相关协议也做了明确规定,即每5年进行一次全球性调查,如发现全球温度快速升高,各国应强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解振华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有其必然性。有些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以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在增加,却要求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的中国尽快达到排放峰值,这是极其不合理、不公平的。中国排放峰值何时出现,将达到何值,不仅取决于自身努力,更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更快、更多地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不会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将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争取早日达到排放峰值。
关于中国国内的节能减排政策行动,解振华表示,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确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目标,包括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到目前为止,除单位GDP能耗指标尚未完成外,其他指标已基本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其中,非化石能源占能源生产的比重已达9%,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尽管前四年单位GDP能耗只降低了15.61%,但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完成降低20%左右的目标。
解振华表示,为完成上述节能减排目标,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十大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等。解振华强调,中国高度重视技术对提高能效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各行业中筛选了一批先进的节能技术,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务院于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培育节能服务产业,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相关经营活动给予一定时期内的税收减免。在产品节能方面,大力推行能效标识制度,鼓励消费者使用高能效、低排放的产品。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