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王中军的生活方式,先讲个段子。
早几年,冯小刚的《贵族》流产。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一说是,依冯小刚的性子,要真拍起《贵族》来,慈善晚宴啦,奢侈品拍卖啦,豪宅啦,那肯定是要狠狠地给挤对一把。可是后来他发现,自己的老板王中军就是个“贵族”。投资人正在兴头上,导演怎么好皮里阳秋地泼冷水。要知道,在冯小刚和华谊的合作协议里有这么一项——“冯小刚应积极维护发行人的权益及公众形象,在任何场合不得诋毁发行人的言行。”
这段子不是我说的,是冯小刚说的。他说:“我发现他才刚刚开始享受这个圈子,只好算了。”
在中国,自1949年以来,“贵族”一直是个暧昧的、不置可否的、耐人寻味的词。要真问王中军他算不算贵族,谁也不知道他会怎么说。不过,假使肤浅地从他这么些年的喜好来看,有点这么个意思。他喜欢马,喜欢车,喜欢狗,喜欢艺术品收藏,喜欢挑牌子穿衣服,喜欢捣鼓自己家的宅院。他喜欢热闹,喜欢排场,喜欢和有权有势的人打交道——这么说可能有点儿势利,不过瞧瞧这张名单吧,从马云、江南春到虞锋……他的朋友的确都有权有势呀。
王中军的个人爱好和他的出身有关。他出生在毛泽东时代的北京军队大院里,家里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二。他当过兵,也曾经有机会在北京学习绘画——这为他后来收藏艺术品提供了驱动力和一定的鉴赏能力。一直到现在,王中军在北京北部的别墅墙上还挂着一张出自他本人手笔的油画。这是一张风景油画,画面上是故宫雪景,落款是1982年。
几年之后,王中军和那个年代的很多同龄人一样,来到美国留学。这段经历记载得不是特别详细。他在一家州立大学念书,同时打好几份工,积攒了一些美元——据说是10万美元,这成为几年后他回国创业的原始资本。
后来,王中军回忆这段留学生涯,倒也很实在。他说:“我在美国基本上是一个打工的,偶然为了保持身份读读书。我去的时候都是30多岁的人了,真正往脑子里装点什么?我是去养家煳口,攒点钱,就像现在到北京的民工一样,干的是蓝领,白领从来没有干过,都没有奢望过。我不知道办公室是怎么进去的,美国人是怎么打工,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楼道里一走,太神秘了,没有这种奢望。”
“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楼道里一走”,嗯,这是很多年以后叫王中军略感厌倦的生活。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被无数媒体追逐,可是他的秘书很抱歉地告诉所有人,王总还得晚到一会儿。她还说,王总现在很少来公司,上次来还是两礼拜之前。与具体负责公司运营的弟弟王中磊相比,王中军的工作方式更似休闲。
王中军不喜欢在办公室里工作。事实上,他基本的工作安排就是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出差,跟各种各样的人谈事儿。但是,他的办公室仍然装修得很漂亮。沙发和家具都是深褐色的美式家具。每一个空出来的空间里都摆放了当代风格的雕塑或者油画。电视机的垂直上方挂了一张毛泽东的肖像画。血红的背景色,领导人神色凝重地望向远方。顺着他的眼神望出去,你不知道他看向哪里,但是自有一种不由分说的威力。
王中军的爱好为他拓展了商业圈子。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他彻底对艺术没感觉的话,他可能压根不会进入电影圈子。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当年回到北京之后,王中军开广告公司挣到了第一桶金。有一天他在马路上碰到了自己的中学同学,同学介绍他投资了一部电视连续剧,这才是他涉足影视投资的第一步——不是外界传说的姜文的《鬼子来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