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易财经会客厅专访李连杰 详细
10月8日,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受邀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和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合作推出的首期“京师公益讲堂”,以“当今的慈善、公益及社会企业”为主题,跟在场师生做了两三个小时的演讲和互动,坦诚分享近年来从事慈善工作的心路历程,阐述壹基金的三个“三年计划”,并对壹基金目前面临的身份困境做出回答。以下为李连杰演讲全文:
我这是头一次讲我做慈善的十年梦想。我2004年没死,决定做壹基金,做了两年的社会调查,之后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创立壹基金。第一年有点像个体户,一个人满腔热情创业,带着几个人。第二年的壹基金应当变成一个集体,就是专业的年轻朋友在一起把壹基金建立起来。第三年的壹基金应当是一个公募基金会。
我的十年梦想
第一年要叫李连杰壹基金,为什么?省广告费了。第二年再推,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第三年去李连杰化,只剩壹基金。去年年底壹基金的公募筹委会也成立了,理事几乎都是我们企业界有爱心、有责任的企业家们,这是第一个三年计划。
第二个三年计划是建立公益研究院。可想而知未来的中国二三十年最缺乏的是什么,不是多少钱的问题,因为捐钱这个动作很容易的。但是捐钱有五个步骤:捐钱给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谁拿这个钱去解决?以及最后的结果,还有社会的回馈。如果这五个链条没有形成,光说第一个捐钱,就等于说拍电影,把钱拿去了拍电影,但是电影永远没拍出来。所以链条没形成之前,捐钱是头一个动作。中国现在已有的基金有两千多了,美国十万个基金,还不算NPO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公益组织。谁去管理?没有人才,光有爱心,我就说社会会出现一大批的德兰修女,但是真正解决社会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人才问题。所以第二个三年创立公益研究院。
第三个三年计划是创建第一所公益医院,这是我的人生目标,十年。
现在出现了一点点转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摸着有一个桥,就上去了。在壹基金公募委员会没有成立的情况下,公益研究院先成立了。所以也感谢王振耀院长,很辛苦,先成立,再筹备,这基本上是中国特色。(笑)院长比做司长的时候辛苦很多,我真的很感谢,没有你的辛苦劳动,不可能有今天的讲堂。(掌声)
公益和慈善不能拧在一起
讲完十年的梦想,我首先要讲几个单词,就是说慈善、公益、社会企业。慈善在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人类美好善良的那颗心,在一些突出灾难的时候,有点像公路上的单行路一样,我们在过去十年的一些经验里看到大型的灾难,以及白血病,人类帮了一把,贫困的大学生上不了学了,使他渡过一关,帮了之后就不管了。这个东西属于比较单向的,突发性的,感性的,我觉得这是现在的慈善。
公益这个范围特别广,公众的利益。谁?包括了有钱的,没钱的,所有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的集体利益,如果受到了伤害,公众利益出了问题。比如说空气污染,食品等等等等。所以我们基本上认为慈善是关注物质极度缺乏,或者是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那个是偏重慈善多一点,但是公众利益不一样,比如说节能减排,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公益的内容太多了,公益是偏理性的。一个感性,一个理性,这是我自己大概的一个定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