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图片来源:路透社)
美国当地时间6月11日是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加入微软整整30周年的纪念日。他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同是哈佛校友,后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辍学加入微软,开始了追随微软的漫长征程。
这30年间,鲍尔默见证了微软从初创公司发展成科技行业的垄断巨头,再到被苹果公司超越、受到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严重威胁的“30河西”之窘;鲍尔默也亲历了微软的账户户头和股价是如何起于累土,市值又如何慢慢蒸发。
回顾鲍尔默在微软的30年,至少有憾事三桩:
跳梁“阴影哥”
鲍尔默于2000 年1月接替盖茨,但权力很有限,直到2008年盖茨辞去总裁和首席软件设计师的职务后,鲍尔默才真正“扶正”。相应地,2000年至今,微软市值从约为6000 亿美元降至2300 亿美元。

与比尔·盖茨合影,高大的鲍尔默却显腼腆(资料图)
自从几周前市值被苹果超越之后,批评之声逐渐变大,“两个史蒂夫”(史蒂夫·鲍尔默和史蒂夫·乔布斯)不断被拿来比较,而鲍尔默显然处于劣势;甚至有声音唿唤比尔·盖茨回归微软,教鲍尔默怎样去赢……
MarketWatch评论称,鲍尔默不是一个摇滚明星,但这恰是高科技行业对CEO的普遍期待。乔布斯是摇滚明星,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是摇滚明星,比尔·盖茨曾经是摇滚明星。鲍尔默,他就只是鲍尔默。他就像是一个伤脑筋的棒球投手,不到比赛最后一分钟都不会让人舒服,因为你会一直想,他可能放弃本垒打,全盘皆输,在任何一分钟。

鲍尔默和乔布斯都擅长“放狠话”,但鲍尔默无奈欠缺“正范儿”(资料图)
而鲍尔默之所以受到诸多攻击,与他的负面形象不无关系。在媒体报道中,他滑稽的舞台表现、大喊大叫甚至丢椅子、不经大脑地攻击非微软品牌……成为了“微软先生”的招牌形象,因此尽管事实上微软的运营、利润和销售额都在苹果之上,尽管微软每年做着600亿美元的生意,但鲍尔默就是不讨喜。

鲍尔默的动作表情时而很夸张(资料图)
除非他愿意作出改变,否则微软的股价还会持续奄奄一息,不管事实上公司表现得多好。投资者也期待摇滚明星,或者比哗众取宠的跳梁角色做多一点的任何人。

“微软先生”是微软的形象……(资料图)
这就是鲍尔默的悲哀,也许不是他不好,只是他的参照物实在太好,只能郁闷地活在他人的阴影下。
产品软肋
鲍尔默是微软的第24名员工,也是微软的第一名业务经理。做业务出身的他也许是很好的职业经理人,却无法正确引领产品方向,以至于微软近年来频频在产品上栽跟头,比如Zune的尴尬投资,甚至包括其“拳头产品”操作系统Vista的失败都是最佳例证。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