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德方高管进驻合资企业 全面把控各职能部门

早在几年前,大众汽车曾计划推行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进口大众的三网合并,实现以大众为主导的销量网络,淡化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的概念,从终端销售层面开始控制两家合资厂,而那时苏伟铭还是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是这项改革的忠实支持者。不过由于来自合作伙伴的阻力改革没有成功,但这仅仅是大众改革的一方面,在技术层面同样“用心良苦”。
在07年3月建成投产的一汽(大连)发动机厂,具备年产30万台高效节能“TSI”发动机的能力。根据大众(中国)发布的“动力总成战略”,到今年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所生产的全系列车型,都将装配油耗和排放更低的发动机。 这就意味着,不仅一汽-大众要从大众(中国)那里“要”技术,就连上海大众也要采购来自一汽-大众的“TSI”发动机。这将是牵制两大合作伙伴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今年一场人事斗争大幕也正式开启。

在目前国内的汽车合资厂中,一般都会设置一位外方总经理和一位中方副总经理,以便权力的对等和制衡,总经理之下的职位则根据需要分别由合适的人选担任,无论是来自中方还是外方。比如市场宣传以及销售公司,一般由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国内经理人担任要职,而现在大众汽车已经不再满足于此,已经开始推行双总监制度,后续很可能延续到更低的职位。
据内部人士介绍,大众在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推进双总监制度,凡涉及总监职位的部门,都有一中一德两位平级的总监共同管理,连各区域也都派遣了德方人员,可见大众的触角无所不及。据了解,此项特别的人事调整在一汽大众推进的比较顺利,但受到上海大众方面的抵制,但在7.17日的车祸事件后,大众德方利用权力真空期快速推进,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又有大批德方人员进驻管控了上海大众的重要部门。可以说,这样自上而下全面掌控可是不多见的,看来大众汽车中国区的一系列改革将开启。
二、回复集权管理 从合资公司全面收权

除了加强南北大众的掌控之外,曾被取消的奥迪(中国)也在去年恢复,在06年奥迪(中国)的各项职能被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接手。从合资公司的建制来看,无论是奥迪(中国)、奔驰(中国)、宝马(中国)、日产(中国)等这些职能部门,都是负责车型的引入、品牌宣传、链接合资厂与总部的纽带等重要工作,而当初被取消很大的可能是不能胜任上述的工作,因此被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所取代,不过在几年后的09年4月,奥迪(中国)正式恢复,它直接向奥迪公司董事会汇报,此举意味着奥迪对中国市场控制权跨出实质性的一步,强化其在采购、销售等上下游重要环节本已十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