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年底开始,F1管理公司总裁伯尼•埃克莱斯顿这个80岁的英国老头一直有些郁闷。宝马、丰田、本田要和自己的车队结束合作;戴尔电脑、瑞士信贷、巴西石油等等赞助商也要退出F1大奖赛;而在前不久,唯一的轮胎供应商普利司通也宣布,2010赛季结束后也撂挑子不干了……
原因很现实,号称全世界最昂贵运动的F1实在是太烧钱,大家玩不起了。数据显示,F1各车队每年平均开支高达8000万美元,其中最烧钱的像法拉利这种车队每年的开支通常会超过2.5亿美元,再有钱的主,脑子也能烧坏。
在我的地盘就得听我的
尽管现在郁闷得一塌煳涂,但是仅仅两年以前,埃克莱斯顿还是个风光八面的人物,正是他一手缔造了F1联盟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主宰F1世界长达36年。
其实早在60年前,也就是1950年,F1就已经诞生。但是1974年之前的F1和现在风靡全球的F1有着天壤之别,整个联盟组织十分松散。
车手与车队参不参赛,不一定;
即使参赛,中途会不会退出比赛,很难说;
比赛决出胜负之后,赞助商会不会给胜者颁发奖金,天知道。很多时候,比赛结束了,赞助商也早已Goodbye了。
此时,已经在F1打拼了17年的埃克莱斯顿做出了判断:如果每一个F1车队都拥有绝对的主动权、任意而为,那么F1运动永远不会有更大的发展。要想把F1这项精彩、刺激的运动发扬光大,就必须有规矩,按商业规则来运作。
埃克莱斯顿萌发了改造F1的念头。于是,1974年,他与各个车队的老板签订了一份协议,首先,由他来先期投入一笔资金,保证比赛的优胜者都能拿到应得的奖金,但是有一个前提,所有车队必须授权,让他作为这些车队商业运营总代理去和赞助商谈判;
其次,任何想参加F1比赛的车队,都要签订一份合约,保证参加所有的比赛,决不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爱来不来,不然你哪凉快呆哪去。
就这样,有了各个车队的授权、对各个车队的约束,埃克莱斯顿就有砝码与赞助商进行谈判,并且有资格进行利益分配。比如说,他和电视转播商进行谈判,由此获得的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电视转播费,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给国际汽联、车队,剩下的就归自己,埃克莱斯顿还可以出售F1大奖赛的冠名权、大赛的特许赞助商权利等等名目,这些收入也会和国际汽联、车队进行分成。
所以,1974年的这一次谈判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的发展史上,绝对至关重要。正是埃克莱斯顿的这个举动确定了车队、国际汽联和管理公司的利益分配原则,为F1日后的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个基础打得相当牢靠。
别跟我谈感情
一项体育运动的商业价值通常与它的观众人数成正比。然而,即使是最大的F1赛场,每场比赛也只能容纳10万观众,该如何迅速扩大F1的观众群呢?
此时,埃克莱斯顿想到了电视。在20世纪70年代,电视在西方家庭已经普及,成为了家庭主要的娱乐方式。于是,埃克莱斯顿想方设法傍上了英国广播公司(BBC),并让BBC在1978年做出了一项对F1发展意义重大的决定——转播F1大奖赛所有站的比赛。
通过BBC,F1大奖赛的观众很快就上升到每年10亿人次,成为了与奥林匹克、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体育赛事之一。
双方的合作一直很愉快,哥俩联手发大财。但是,在亲密合作了17年之后,埃克莱斯顿突然翻脸了,他抛弃了曾经对他、对F1给予过很大帮助的英国BBC公司。
回复该发言
F1:难解的方程式
2 回复:F1:难解的方程式
jayz04152010-10-11 13:32:23 发表
1995年12月13日的早晨,BBC体育部门的负责人乔纳森•马丁接到了埃克莱斯顿的电话,埃克莱斯顿用一向强势又很装酷的语气告诉他:“刚才,英国独立电视台的几个高管到我办公室来了一趟,跟我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转播合同,但是这个具体内容嘛,就不方便说得太细,唯一可以说的,就是这份合同的价钱你们BBC绝对开不出来。”
乔纳森•马丁听完这通电话之后,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如果没有BBC的支持、推广,你F1能有今天,你埃克莱斯顿能有今日,风雨同舟了17年,说散就散,你这小老头太孙子了。”
然而,埃克莱斯顿却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应当,这年头,各种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都在飙升,既然你开不出更高的价格,我当然要一脚将你踹开。这就是埃克莱斯顿的逻辑——做任何事情都别跟我谈感情,只有规矩,而且一切事情都得按照我的规矩办。
这个163厘米、常年戴着有色眼镜的小老头还真是个“规矩狂”,有些强迫症。
有一次,埃克莱斯顿去赛场看比赛,走过停车场的时候发现,各个车队用来运送赛车的运输车排得零零散散、七零八落。于是他就怒了,立马下令:停在停车场的所有运输车必须排列成一线,彼此之间的差距不能超过5厘米。
他要求自己的F1世界也同样整齐,同样在他的掌控之中。
正是这种铁腕,F1才建立起一套非常规范化、产业化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运作体系,埃克莱斯顿也成为了至高无上的F1国王,为了把自己的商业利益最大化,整个王国必须按照他的意志、规则来运转。
值得烧钱的舞台
之后,在埃克莱斯顿的铁腕之下,F1又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才使得F1能够与世界杯、奥运会并驾齐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赛制的改革。
赞助商向来青睐的都是奥运会与世界杯。但这两项赛事对于赞助商而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哪些选手和队伍最后能进入复赛和决赛,很难预测。有的可能花了大价钱,赞助了大牌的球员、大牌球队,结果爆出了冷门。比如在南非世界杯上如果赞助丢人的意大利和法国,钱就打水漂了,谁叫你没赌对。
巨资赞助的球队在预赛的时候就被淘汰了,是常有的事。这样,赞助商的曝光率也就大大降低。因此在世界杯和奥运会投入赞助,风险很大。
而埃克莱斯顿在设计F1赛制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他的规划下,F1实行的是赛站积分制。
每年都会在全球各地设十几个赛站,而参加比赛的车队每年的变化也不大,就是那十几二十只车队,比如法拉利、麦克拉伦都是F1的常客,每站的比赛都有单站冠军以及相应的积分,到了年底,根据每站比赛的累积积分来确定年度的冠军车手和冠军车队。
这样一来,每一支车队甚至每一个大牌车手都会有一整年的曝光时间,纯粹的大锅饭,再大牌的车手出境的时间也不比别人多出多少。
在埃克莱斯顿确立的收费模式下,观众所看到的每一个转播镜头都是经过谈判的。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赞助商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品牌能够出现在哪一站比赛当中,至少会有多少时长,这些镜头大约多少人可以看到,这样的曝光率如果折算成广告大概需要多少费用等等,一张纸都能给你列清楚。
所以,正是埃克莱斯顿制定的这个商业规则,让F1这个商业帝国运行得相当精准,把每一个角落的商业价值都充分挖掘出来,这也是目前奥运会和世界杯没有做到的。
也正是如此,F1赛场成为许多跨国巨头PK的舞台。全球两大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和普利司通就曾经在F1赛场上进行了一场品牌大战。
米其林是一家诞生于1889年的法国公司,很早就赞助F1比赛,而普利司通这家日本企业是1931年诞生的后起之秀,一直到1997年才开始涉足F1比赛。
回复该发言
乔纳森•马丁听完这通电话之后,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如果没有BBC的支持、推广,你F1能有今天,你埃克莱斯顿能有今日,风雨同舟了17年,说散就散,你这小老头太孙子了。”
然而,埃克莱斯顿却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应当,这年头,各种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都在飙升,既然你开不出更高的价格,我当然要一脚将你踹开。这就是埃克莱斯顿的逻辑——做任何事情都别跟我谈感情,只有规矩,而且一切事情都得按照我的规矩办。
这个163厘米、常年戴着有色眼镜的小老头还真是个“规矩狂”,有些强迫症。
有一次,埃克莱斯顿去赛场看比赛,走过停车场的时候发现,各个车队用来运送赛车的运输车排得零零散散、七零八落。于是他就怒了,立马下令:停在停车场的所有运输车必须排列成一线,彼此之间的差距不能超过5厘米。
他要求自己的F1世界也同样整齐,同样在他的掌控之中。
正是这种铁腕,F1才建立起一套非常规范化、产业化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运作体系,埃克莱斯顿也成为了至高无上的F1国王,为了把自己的商业利益最大化,整个王国必须按照他的意志、规则来运转。
值得烧钱的舞台
之后,在埃克莱斯顿的铁腕之下,F1又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才使得F1能够与世界杯、奥运会并驾齐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赛制的改革。
赞助商向来青睐的都是奥运会与世界杯。但这两项赛事对于赞助商而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哪些选手和队伍最后能进入复赛和决赛,很难预测。有的可能花了大价钱,赞助了大牌的球员、大牌球队,结果爆出了冷门。比如在南非世界杯上如果赞助丢人的意大利和法国,钱就打水漂了,谁叫你没赌对。
巨资赞助的球队在预赛的时候就被淘汰了,是常有的事。这样,赞助商的曝光率也就大大降低。因此在世界杯和奥运会投入赞助,风险很大。
而埃克莱斯顿在设计F1赛制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他的规划下,F1实行的是赛站积分制。
每年都会在全球各地设十几个赛站,而参加比赛的车队每年的变化也不大,就是那十几二十只车队,比如法拉利、麦克拉伦都是F1的常客,每站的比赛都有单站冠军以及相应的积分,到了年底,根据每站比赛的累积积分来确定年度的冠军车手和冠军车队。
这样一来,每一支车队甚至每一个大牌车手都会有一整年的曝光时间,纯粹的大锅饭,再大牌的车手出境的时间也不比别人多出多少。
在埃克莱斯顿确立的收费模式下,观众所看到的每一个转播镜头都是经过谈判的。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赞助商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品牌能够出现在哪一站比赛当中,至少会有多少时长,这些镜头大约多少人可以看到,这样的曝光率如果折算成广告大概需要多少费用等等,一张纸都能给你列清楚。
所以,正是埃克莱斯顿制定的这个商业规则,让F1这个商业帝国运行得相当精准,把每一个角落的商业价值都充分挖掘出来,这也是目前奥运会和世界杯没有做到的。
也正是如此,F1赛场成为许多跨国巨头PK的舞台。全球两大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和普利司通就曾经在F1赛场上进行了一场品牌大战。
米其林是一家诞生于1889年的法国公司,很早就赞助F1比赛,而普利司通这家日本企业是1931年诞生的后起之秀,一直到1997年才开始涉足F1比赛。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F1:难解的方程式
jayz04152010-10-11 13:32:23 发表
1998赛季,普利司通赞助车手哈基宁让普利司通首次尝到了世界冠军的滋味,从此名扬F1,但是2001赛季,米其林宣布重返F1。从此,两家公司在F1赛场上开始了烧钱大比拼。米其林回归当年在赛道上烧掉的轮胎总数就达到30000个,一场比赛,需要准备600个轮胎,到了2004年,普利司通的轮胎投入达到2900万美元,而米其林则投入了2800万美元。
当然,他们烧掉的大部分钱都进入了埃克莱斯顿掌管的F1管理公司的账户当中。
不过,这大把大把的钱还真不是白烧的,2004年使用普利司通的法拉利车队获得了车队和车手双料总冠军,普利司通在欧洲时代的知名度也由最初的13%上升到34%;到了2006年底,在普利司通的金钱攻势之下,米其林又被挤出了F1,普利司通就成为了2007年到2010年四个赛季的唯一轮胎供应商。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那几年里普利司通借助在F1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一举超越米其林,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商。
而埃克莱斯顿也乐得看到这些赞助商们相互争斗,因为各位“爷”争斗得越厉害,烧的钱越多,咱的收入也就越高……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F1
但是,当2006年9月10日,有一个人宣布要退出F1的时候,埃克莱斯顿差点没哭出来,因为这个人的退出将使F1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这个人就是曾获得过七次冠军的车王舒马赫。舒马赫退役的消息让埃克莱斯顿十分焦虑,因为车王在全球拥有数以万计的车迷。很多车迷曾表示,没有舒马赫的F1,我基本视而不见。
人家舒天王挥一挥衣袖,虽然没带走一片云彩,可带走的却是巨大的商业利益。许多冲着车王而来的赞助商也跟着消失了。
到了2009年年底,为了拯救士气逐渐低落的F1,埃克莱斯顿放下身段,在他的亲切鼓励之下,已经41岁高龄的车王宣布复出参加2010赛季的比赛,真不容易。
埃克莱斯顿听到车王的决定喜不自禁、泪如雨下。因为之前销售困难的门票立马订购一空,已经消失的赞助商又来半夜敲门了。
埃克莱斯顿又活了、又火了。不过,尽管舒马赫的复出给盈利不断减少的F1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强心针毕竟是强心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F1面临的窘境,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欧美的赞助商大量减少,很多F1车队难以为继,不得不靠举债度日。
但是,现在的亚洲市场,汽车业以及相关产业都在高速增长,正是需要借助F1进行大力推广的时候。很多亚洲企业投资F1的热情和能力令埃克莱斯顿难以拒绝,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纷纷开建新赛道。
在他的推动下,新加坡政府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建出了一个高规格的公路赛道,而且用灯光把黑夜变成了白昼,引来全球观众和车手的赞叹。这个赛道总投资2.75亿美元,但是门票、商品、观光等收益达到了15.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553%。
2011年,韩国、印度也开始要承办F1大赛,所以有人戏称,这项起源于欧洲的赛事将要脱欧入亚了。F1这项烧钱的运动到底还会玩多久,恐怕亚洲市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如今,经过多年的商业化运作,F1已经形成了一条模式清晰、运作规范的商业链条,现在每年带来的商机超过80亿美元。正是埃克莱斯顿使得F1车队老板和车手们一个个都成为了亿万富翁,与此同时,他也成为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2009年英国财富榜上,他以超过24亿英镑的身家排在第13位。
但是,在日益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F1这个高油耗、追求极致速度、吞噬大量金钱的商业赛车游戏似乎还正在迷失方向,而已年过八旬的埃克莱斯顿到现在还没有提出自己的退休时间表,这个耄耋之年的F1掌门人能否解开这道摆在他面前新的方程式,还是个未知数。
回复该发言
当然,他们烧掉的大部分钱都进入了埃克莱斯顿掌管的F1管理公司的账户当中。
不过,这大把大把的钱还真不是白烧的,2004年使用普利司通的法拉利车队获得了车队和车手双料总冠军,普利司通在欧洲时代的知名度也由最初的13%上升到34%;到了2006年底,在普利司通的金钱攻势之下,米其林又被挤出了F1,普利司通就成为了2007年到2010年四个赛季的唯一轮胎供应商。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那几年里普利司通借助在F1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一举超越米其林,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商。
而埃克莱斯顿也乐得看到这些赞助商们相互争斗,因为各位“爷”争斗得越厉害,烧的钱越多,咱的收入也就越高……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F1
但是,当2006年9月10日,有一个人宣布要退出F1的时候,埃克莱斯顿差点没哭出来,因为这个人的退出将使F1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这个人就是曾获得过七次冠军的车王舒马赫。舒马赫退役的消息让埃克莱斯顿十分焦虑,因为车王在全球拥有数以万计的车迷。很多车迷曾表示,没有舒马赫的F1,我基本视而不见。
人家舒天王挥一挥衣袖,虽然没带走一片云彩,可带走的却是巨大的商业利益。许多冲着车王而来的赞助商也跟着消失了。
到了2009年年底,为了拯救士气逐渐低落的F1,埃克莱斯顿放下身段,在他的亲切鼓励之下,已经41岁高龄的车王宣布复出参加2010赛季的比赛,真不容易。
埃克莱斯顿听到车王的决定喜不自禁、泪如雨下。因为之前销售困难的门票立马订购一空,已经消失的赞助商又来半夜敲门了。
埃克莱斯顿又活了、又火了。不过,尽管舒马赫的复出给盈利不断减少的F1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强心针毕竟是强心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F1面临的窘境,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欧美的赞助商大量减少,很多F1车队难以为继,不得不靠举债度日。
但是,现在的亚洲市场,汽车业以及相关产业都在高速增长,正是需要借助F1进行大力推广的时候。很多亚洲企业投资F1的热情和能力令埃克莱斯顿难以拒绝,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纷纷开建新赛道。
在他的推动下,新加坡政府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建出了一个高规格的公路赛道,而且用灯光把黑夜变成了白昼,引来全球观众和车手的赞叹。这个赛道总投资2.75亿美元,但是门票、商品、观光等收益达到了15.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553%。
2011年,韩国、印度也开始要承办F1大赛,所以有人戏称,这项起源于欧洲的赛事将要脱欧入亚了。F1这项烧钱的运动到底还会玩多久,恐怕亚洲市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如今,经过多年的商业化运作,F1已经形成了一条模式清晰、运作规范的商业链条,现在每年带来的商机超过80亿美元。正是埃克莱斯顿使得F1车队老板和车手们一个个都成为了亿万富翁,与此同时,他也成为英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2009年英国财富榜上,他以超过24亿英镑的身家排在第13位。
但是,在日益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F1这个高油耗、追求极致速度、吞噬大量金钱的商业赛车游戏似乎还正在迷失方向,而已年过八旬的埃克莱斯顿到现在还没有提出自己的退休时间表,这个耄耋之年的F1掌门人能否解开这道摆在他面前新的方程式,还是个未知数。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