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并购逐渐升温,并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国际大型企业收缩战线之时,中国企业却迎来了对外投资与收购的一个高潮。
今年,吉利成功迎娶沃尔沃赚足了国人的眼球,但回望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案例,却又充斥着各种争议。上汽收购双龙、TCL收购汤姆逊等案例常被公众引为经典的“失败”案例。国人开始自问:中国企业有什么优势去海外收购这些领先的、发达国家的公司?驱动中国这一轮海外收购热潮的动力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恐怕还要先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历程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毕竟,正如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学习与进化”的过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不会例外。近日,《英才》记者就以上问题特别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
圈钱圈资源
《英才》:中国对外投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陈小洪: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海外投资。当时外汇很紧缺,实行“奖进限出”的政策,对海外投资卡得比较紧,但有两类投资相对比较松一些:第一类是海外工程承包;第二类则在香港,借助国外的市场、采购国外的技术,将其作为一个阵地。
《英才》:中国对外投资有哪些新特点?
陈小洪:第一个特点是我们最近几年海外投资的增长非常迅速。从2002年开始,海外投资逐步升温,2008年达到了560亿-570亿美元,6年时间就增长了20多倍。
第二个特点是收购投资占整个对外投资的比重较大。本世纪初及之前,“绿地投资”(也就是在海外从无到有建立企业)比较多,而本世纪以来,则收购增长比较快。2008年收购投资占对外投资的比重超过50%,2009年也达到了30%左右。
第三个特点是,如果按投资额来算,我们的收购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不过,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数量上升得非常快,当然金额还不可能像国企那么大。
《英才》:你好像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对外投资是“内向型”的,具体是什么意思?
陈小洪:“内向型”投资为主是指海外收购完成后主打国内市场,这个比较好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海外收购总资金有一部分是红筹上市,这种方式收购的是国际市场上的“资金资源”,红筹公司的投资曾占我国对外投资的20%。另外,像宝钢投矿山、中石油投油田等收购的则是自然资源。
投资方向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外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很低,只有5%-7%,而美国、日本在中国投资的制造业比重则在50%以上。总之,在我们对外投资占比前三位的商务服务、运输物流、矿物资源都是内向型很强的领域。不过,近两年金融投资上升得比较猛,但也只在500多亿美元对外投资额中占到100多亿美元左右。
对外投资存在哪些问题
《英才》: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有哪些优势?
陈小洪:第一个是技术优势,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部分中低档市场和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市场中,中国企业技术是有优势的;另一种则是在技术变化非常快,而且对知识员工需求比较多的领域(或称知识劳动密集型领域),中国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如通讯、机电行业等。
第二个优势则是价值链整合优势,企业的优势并非要表现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上,而是只要在某些环节上比别人有优势,就有可能在总体上超越竞争对手。
第三个优势是中国有一批特别大型的、具有较高综合实力的企业。企业收购后的整合是需要很多钱的,我们的这些大企业,综合实力很强,既有市场,又有资金。如宝钢、中石油等,收购后发挥垂直一体化的优势,把上下游打通。
《英才》: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海外投资失败的比较多?
回复该发言
陈小洪:对外投资缺乏战略性安排
2 回复:陈小洪:对外投资缺乏战略性安排
破破仔仔2010-10-12 21:01:02 发表
陈小洪:我们这些年的海外收购有失败教训的一面,也有成功的一面。你说大家感觉失败的案例比较多,一方面可能是媒体觉得失败的案例更有轰动效应因而报道就多一些,另一方面,评价海外收购的成败其实是很复杂的。
如果按照麦肯锡和德勤的说法,国际上的跨国收购50%是失败的,麦肯锡的主要标准是财务指标,比如经过6-8年收购回报还没能将收购成本拿回来,就算失败。如果公司垮了,肯定是失败了;如果没垮,只是经营困难,回收成本的时间长了一点,算不算失败?大家恐怕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T C L收购汤姆逊,收购当时预期要在18个月到2年内止损,结果用了5年才止损,别人当然认为是失败了,但是你说完全失败了吗?第一它没有垮,第二它规模变大了,实力变强了,又有了自己掌握的国际网络和品牌,从这个角度上看,就不一定失败。
《英才》:中国当前对外投资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小洪:首先从政策上看,我们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还是有问题,管了很多不需要管的事,如审查企业投资的可行性报告等。而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服务政策还不到位。
第二,我们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行为。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去企业对外投资受到限制,所以就依靠地下活动进行。政府对这种不合规的投资活动很难提供保护。
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是战略性的问题,像对资源比较多的重要国家,我们需要有一些战略性的安排。比如日本在收购海外资源方面,日本政府设有专业的石油公团、矿物公团等。对我们来说,还缺少这种专业性的机构。
《英才》:你认为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势头如何?
陈小洪:我们目前对外投资占世界对外投资的比重还很低,低于我们GDP占世界GDP的比重。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财富的增加与企业微观机制更好的发挥,中国将来投资肯定会增加。
我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额每年有可能达到八九百甚至上千亿美元,因为现在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都在成长。其次,对于发达国家,如果政治上安排得比较好,我们也可以有很多公司去投,还有很多已经投资了的项目需要进一步投资。一般来说,一波比较大的投资热潮,我估计应该有二三十年。
回复该发言
如果按照麦肯锡和德勤的说法,国际上的跨国收购50%是失败的,麦肯锡的主要标准是财务指标,比如经过6-8年收购回报还没能将收购成本拿回来,就算失败。如果公司垮了,肯定是失败了;如果没垮,只是经营困难,回收成本的时间长了一点,算不算失败?大家恐怕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T C L收购汤姆逊,收购当时预期要在18个月到2年内止损,结果用了5年才止损,别人当然认为是失败了,但是你说完全失败了吗?第一它没有垮,第二它规模变大了,实力变强了,又有了自己掌握的国际网络和品牌,从这个角度上看,就不一定失败。
《英才》:中国当前对外投资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小洪:首先从政策上看,我们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还是有问题,管了很多不需要管的事,如审查企业投资的可行性报告等。而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服务政策还不到位。
第二,我们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行为。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去企业对外投资受到限制,所以就依靠地下活动进行。政府对这种不合规的投资活动很难提供保护。
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是战略性的问题,像对资源比较多的重要国家,我们需要有一些战略性的安排。比如日本在收购海外资源方面,日本政府设有专业的石油公团、矿物公团等。对我们来说,还缺少这种专业性的机构。
《英才》:你认为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势头如何?
陈小洪:我们目前对外投资占世界对外投资的比重还很低,低于我们GDP占世界GDP的比重。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财富的增加与企业微观机制更好的发挥,中国将来投资肯定会增加。
我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额每年有可能达到八九百甚至上千亿美元,因为现在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都在成长。其次,对于发达国家,如果政治上安排得比较好,我们也可以有很多公司去投,还有很多已经投资了的项目需要进一步投资。一般来说,一波比较大的投资热潮,我估计应该有二三十年。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