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把这幅在出差福建途中看到的对联,推荐给了全行员工。如今,这幅奇巧的嵌名联正推动招行进行一场蜕变,招行人把它称作二次转型。
根据招行发布的2010年中期业绩,净利润增幅超过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的成绩单,让媒体和分析师直唿“亮丽”。对此,马蔚华欣慰地评价:这表明招行二次转型之路已上了轨道。

“转型”为什么
盛夏的蛇口,溽热难耐。距那块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不远的招行培训中心,一场热烈的头脑风暴正在上演。
这是招行一年一度的年中分行行长会议,参会者是招行各地分行行长,以及总行高层和各部门负责人。今年会议的主题就是二次转型,分行行长们被要求在各自5分钟的发言里,分别介绍所在分行的两个问题、一个亮点,再由总行各部门点评。“讲问题要切中要害,点评要一针见血。”马蔚华说。
这种单刀直入的会议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招行人目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而这,或许正是其二次转型的动力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大约6年前,招行便提出了经营战略调整,即第一次转型,成效如何?
马蔚华:五六年前的国内银行业界,赢利模式有很强的趋同性——在业务类型上,批发业务几乎占90%以上,零售业务极少;在客户结构上,都是做大企业,“傍大款”,没人重视中小企业;在收入结构上,都是利差收入,几乎没有中间收入。我们认真研究了西方银行,认为这肯定不能长久,于是决心进行第一次转型。
这次转型的方向很清楚:第一,发展零售业务,当时的目标是使之在整个资产中占到30%的比例;第二,发展新型批发业务,包括现金管理、企业年金、资产托管、投资银行等,同时提高中小企业在批发业务中的占比;第三,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整个收入中的占比。
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到去年底,招行的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已经超过30%,中小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的比重逼近50%,非利息收入对营业净收入的贡献也超过了20%。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底至2008年底的五年间,招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57.4%,净资产收益率年均达20.2%,不良贷款率则从3.15%持续下降至1.14%,准备金覆盖率由97.39%持续上升至223.29%。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最深重的2008年的表现,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堪称出色。第一次转型可以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日报:第一次转型已经为招行找到了快速发展之道,又为何再次转型?
马蔚华:这首先是因为,“世界是平的”,我们的发展经验在行业内被广泛复制后,蓝海早已不蓝了。其次,也是更直接的原因,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招行因为自身独特的资产负债结构(活期存款占比较高),面临比同业更大的盈利压力,同时资本的压力也进一步凸显。为了应对新的考验,我们必须在继续推进一次转型的基础上,加快进行新的转型。
具体而言,二次转型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近年来,从经济发展方式、监管政策到客户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所奉行的以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批发贷款为主要资产形式、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以规模大小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经营之路已越走越窄。要想发展,必须找到新路。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