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行情回顾:
在面对2008年金融海啸强烈冲袭,2009 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救市措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采用非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全球经济避免了长期深幅下跌和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至09 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开始步入复苏之路。
在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转向复苏的过程中,铜市也实现了V型反转,一路上行。这主要基于两大因素主导:一是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二是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弱势美元。上半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国储局增持铜储备,中国因素支撑铜价触底反弹;下半年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美元持续走弱,充裕的流动性涌入铜市,引领铜价加速上扬。
第一阶段:筑底反弹阶段(2009年1月—2009年4月)
2009年年初,在商品指数基金调整权重以及全球救市措施的持续出台等利多因素激励,金属市场人气获得短暂提振,展开新年的第一波反弹攻势;但由于欧美银行业深陷危机,国内需求延续疲弱状况,LME库存持续增至50万吨的高位,铜价承压回落,呈现筑底反弹走势。中国四万亿投资带来下游真实需求复苏、消费商再备库、政府收储、国内高成本产能大量关闭以及废铜等原材料短缺,使得中国在2009年上半年对进口金属形成史无前例的依赖,创纪录的金属进口将中国因素推向顶峰,LME铜库存持续增加的趋势被打断,沪铜在前5个月涨幅超过60%。
第二阶段:震荡上行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
2009年二季度,中国铜进口在6月达到纪录新高后回落,中国因素有所弱化,但是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美元重回贬值通道,全球性的低利率政策引发了通胀忧虑,美元贬值以及通胀预期接过中国因素的接力棒推动铜价进一步上涨。截至12月底,沪铜涨至55000元上方,较年初涨幅超过125%;LME 3月铜涨至7000美元一线,较年初涨幅接近130%。
二、宏观因素分析:
(一)、超常规刺激政策 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1、中国经济率先复苏2010年前高后低
图表来源:中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7%,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7,817亿元。单季增速分别为6.1%、7.9%和8.9%。初步测算,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幅为8.8%。
从GDP 三驾马车来看,前3 季度7.7%的经济增速中,最终消费拉动4 个百分点,投资贡献了7.3 个百分点,投资成为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3 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剔除投资品价格持续下降因素,实际增长高达41.4%。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在“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了超预期的反弹。受到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天量的信贷投放、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等各种强力刺激计划影响,中国实体经济成为这次世金融危机中最先触底回升的国家,成功实现了政府预计的增长目标。
回复该发言

